9月20日下午在河北地质大学教一楼,中国国土经济学会技术年会 “技术应用:产业创新的引擎路径” 分论坛成功举办。论坛聚焦 “技术如何驱动产业创新” 核心议题,邀请业界专家、青年学者共话实践路径,通过政策解读、技术转化案例分享与地方研究成果交流,勾勒出产业创新的完整逻辑框架,为多领域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提供方向指引,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产业创新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忠主持。

民革中央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委员沈永以《法治护航 标准筑基,谱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从 “法治保障产业秩序”“标准规范技术落地” 两大维度,深入解读当前农业产业政策红利,明确法治环境对技术应用的根本性支撑作用 —— 任何产业的技术创新均需政策 “保驾护航”。同时,他针对企业实际需求,指导如何精准对接政策资源、规避合规风险,其观点不仅为农业领域同仁指明方向,更对制造业、服务业等多行业的技术落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美国波士顿大学科学博士、北美医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丁文京,以《无创脑机接口心理疗愈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分享前沿技术转化经验。他用通俗语言解析无创脑机接口技术原理,结合抑郁症患者治疗的实际案例,完整呈现技术从实验室研发、临床应用到市场推广的全流程。这一 “技术突破 — 需求对接 — 产业价值” 的实践路径,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实战参考,也为其他新兴产业的技术转化提供了可借鉴的 “样本逻辑”。

论坛还邀请四位青年学者分享地方研究成果,从区域发展与民生改善视角补充产业创新实践经验:
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宋钰钰以《低碳城市与智慧城市双试点政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协同效益》为题,探究双试点政策对土地资源绿色开发的影响,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刘霞围绕《河北省数据中心布局评价及优化》展开研究,针对区域数据中心布局的合理性与优化方向提出建议,助力数字产业基础设施升级;
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刘佳欣以《生态补偿能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吗 —— 基于河北省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区的实验证据》为主题,通过实证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效果,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提供依据;
河北地质大学研究生闫蒙娟则以《一村一品示范村政策能提高山区县农民收入吗 —— 来自河北省经验证据》发言,聚焦乡村振兴领域,验证 “一村一品” 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实际作用,为涉农政策落地提供参考。

产业创新专委会刘忠秘书长总结论坛环节明确核心共识: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需两大支柱协同发力 —— 其一为 “基础保障”,即完善的政策法规与标准体系,为技术落地划定方向、规避风险;其二为 “实践落地”,即前沿技术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实现从技术突破到产业价值的转化。这一逻辑不仅适用于农业、双碳、人工智能等论坛重点讨论领域,更对制造业、服务业等多行业具有普适性指导意义。
本次分论坛通过专家倾囊相授与青年学者实践分享,为参会同仁搭建了技术交流与经验互鉴的平台。论坛主办方表示,感谢沈永、丁文京等4位青年嘉宾的深度分享,以及工作人员对论坛流程的保障。未来,期待以本次论坛为 “加油站”,持续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同助力国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稿: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产业创新专业委员会秘书处)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