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5月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举行会谈后,双方同意设立海空联络机制,共同管控海上危机。6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也在记者会上确认中日两国将启动海空联络机制,表示“此次双方建立并启动海空联络机制对双方加强管控海空危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何为海空联络机制?中日间的磋商为何历时10年?这一机制正式启动后将为中日乃至亚太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人民中国》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沱生。
张沱生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
——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东京举行会谈后,媒体报道称中日有望于近期启动海空联络机制。您能否为我们讲解下什么是海空联络机制,在国际社会中是否有先例?中日之间为何需要启动海空联络机制?
张沱生: 据我了解,中日双方正积极推动的海空联络机制是一种为双方军舰军机在海空相遇时进行联络沟通,防止发生突发意外的危机管控机制和军事信任措施。
早在冷战期间,美苏之间就于1972 年签订了《关于防止公海水面和上空意外事件的协定》——即“INCSEA”。 后来苏联还与美国的11个北约盟国签订了INCSEA。这是因为双方在全球海域激烈竞争、在公海及公海上空的相遇与摩擦非常多,曾多次出现险情、事故。据报道,协议签订之后,双方的海上事故减少了40%。冷战结束后,日俄、俄韩、日韩等国家也陆续签订了相同或类似的协议。其中,日韩虽是盟国,但双方也有严重的海上领土争端。此外,以色列与埃及、印尼与马来西亚也签订有类似的协议。中国与美国也于2014年签署了《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和《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两个文件,对控制中美海上摩擦程度,减少意外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日之间存在钓鱼岛主权争端,东海划界争议,东海防空区的交叉部分引发的摩擦,中国海空军通过日本群岛的国际水道进出西太平洋时与日方监视、拦截之间的摩擦等情况。因而,双方舰机的接触日益频繁,冲突风险越来越大。由于中日两国间特殊的历史记忆,一旦发生擦枪走火,危机升级的可能性非常高。如果中日两国能够于近期顺利建立并启动海空联络机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双方海上摩擦的风险,而且将为双方进一步建立与加强危机管控机制打下了基础。中日之间只有首先守住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的底线, 再加上其他各方面的努力,两国关系才能重返正常发展轨道,才能逐步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日方监拍的穿越宫古海峡的中方军机
——据媒体报道,2007年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经就开展建立海上联络机制的磋商达成共识。这一磋商为何历时10年,期间有哪些曲折?
张沱生:早在2007年,中日双方就已同意关于建立“海上联络机制”开展磋商。据我了解,到2012年6月时,双方已大致达成三点基本共识:一是设置防卫部门之间的热线;二是统一舰艇和飞机在现场联络的无线电频率和语言;三是防卫部门定期举行危机管理对话。
然而随着日方于同年9月对钓鱼岛进行所谓“国有化”,磋商陷入停滞。 2015年1月开始,为落实中日在2014年11月达成的改善与稳定中日关系的四点原则共识,中日防卫部门重启会谈,先后达成不少重要共识,并将机制名称更为“海空联络机制”。然而不久后,双方在适用范围上发生了分歧,加之2016年双方海上争议再次升温,磋商进展一度又迟滞下来。
2016年9月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安倍首相会面,一致同意应尽快启动海空联络机制,随后又一轮磋商举行。2017年12月,中日举行第八轮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就建立海空联络机制取得积极进展。日方媒体有报道说,双方对适用范围分歧,似乎已确认“将朝着不划定‘领海’内外明确界限的方向进行协调”。
在经过10年曲折的磋商之后,双方已经在长期磋商中产生了更务实的态度,找到了克服分歧的办法。两国关系更是自去年起出现了较明显的“趋稳向好的势头”,机制的启动已经呼之欲出,只是等待一个重要的时机与场合了。终于,今年5月李总理访日期间,媒体传出双方签署了防务部门海空联络机制备忘录,6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也对相关提问给予肯定性的回复。随着双方关系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相信很快能听到关于这一机制正式运作的更多消息。
中方海警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的舰船
——中日海空联络机制如果顺利启动,对中日关系以及地区安全具有哪些影响?这一机制未来是否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张沱生:如果中日能够启动这样一个类似 INCSEA的协议——哪怕和 INCSEA还有很多不同,不仅是中日建立危机管控机制迈出的重大一步,有益于防范和管控双方的海空风险与危机,而且也会产生示范效应。未来,如果在亚太地区有海上争议的国家能普遍建立起类似的军事安全信任措施,对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对争议各方最终通过谈判解决争端,都将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当然,中日启动海空联络机制,并不意味着在危机管控方面就一劳永逸。首先,这将有一个实践与落实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未来才可能对这一机制做进一步的改进与提升。
再有,这一机制的建立仅仅是中日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中的一项重要努力,两国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危机管理机制,还有很多事需要做。 事实上,与东海争端的发展变化与风险积累相比,双方危机管控机制建设的进展明显缓慢、不足,与中美、日俄之间相比,中日之间的危机管控机制建设仍处于严重滞后的状态。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信息来看,现阶段建立的机制中尚不包括海空行为准则及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所涉及的热线和危机管理对话也是建立在较低层级。因此,我认为,中日双方应以此为新起点,逐步把开展两国防务部门危机管控对话、建立防务部门热线、将制订中日海空行为准则及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机制等提上日程。将来也应像中美一样建立中国国防部与日本防卫省之间的热线,以及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热线,并在防务部门更高层级开展危机管理对话。
不管怎样,这次海空联络机制的建立,将为中日新的机制的建立打开大门。我希望双方能抓住这次启动海空联络机制的契机, 重启中日防务安全对话,推动全面、稳步地恢复与加强两国防务交流。
题图:5月9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同安倍晋三首相举行会谈前,安倍晋三在迎宾馆广场为李克强举行欢迎仪式
头像摄影:王焱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