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后,在中国明显能感觉到中日关系如沐春风,太多的人寄希望于中日关系的转变,自媒体中忽然多了对日本经济赞美有加的文章。到了日本,也能觉得舆论有了不少的变化,至少很多时候能看到对深圳创新的报道了。腐败、污染、低效、愚昧、社会充满滑稽可笑事件,这些依旧是诸多日本新闻报道中国的主要内容,但这里再说一遍,现在日本终于也有了正面报道的中国消息。
如果和媒体同行交谈,或者见一些官员的话,话题也似乎并没有变化,搞政治的只关心钓鱼岛及军事问题,想着在日本这个二战中遭受了原子弹攻击的国家,该如何让核武器属于合法;想着如何为美国等国保有核武器、日本接受核保护伞保护寻找到托词;如何在国家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增加军事预算,让日本军费开支实现翻番等等。
但和搞经济的人在一起时,话题多了一带一路方面的内容。上海合作组织在青岛召开峰会,12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从人口上看,世界四成左右的人,他们的国家代表聚集在了青岛。从经济发展速度,从未来市场变化切入,大家也基本能达成共识,觉得最终会以一带一路为平台,让上合组织中的各个国家获得可持续发展。
6月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不论是记者还是官员,同样的日本人,所从事的职业内容的不一样,竟然观点如此不同。从所有熟悉的面孔中,抽象出一个概念:今天的日本对华政策,也依旧是政治上对立,经济上合作,用句较早的词来归纳的话,也还是“政经分离”。只不过现在内容上有了一些变化:领土问题对立,经济上合作。
外务省:唯美国马首是瞻
和现职的外交官(外务省官员)直接交流不多,但在很多讨论会上,特别是笔者直接参加讨论的论坛上,见到最多的便是宫家邦彦。宫家原来在北京使馆做过公使,算是日本对华外交的核心人物之一,现在已经脱离了外务省,成为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的研究主干,以宣传中国威胁论为主,偶尔谈对中国迅速崩溃的期待为辅,如今在日本舆论界多少也是个名人了。
接触了宫家,才知道外交官对军事问题有多清楚,外交也许就是和军事联系在一起的,如此强调中国威胁,主张全面与中国对抗,不留半点交涉的余地,这样的外交是否属于成熟的外交,多少让人有些怀疑。看看笔者身边永远在谈中国威胁的宫家先生,虽也知道他并非现役外交官,说话已经比较自由,但感觉一个有外交官经历的人,该多少有些使用外交词汇的能力,不该如此直白地在公众面前只强调中国威胁,在北京笔者从未见过日本外交官如此咄咄逼人。
最近这几个月,国际社会对核武器有几次做出了判断,认为核武器“反人道”。日本是在二战中深受核武器攻击危害的国家,现在朝鲜半岛也依旧有些国家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反复做了核试验。这样的历史及现实,本该让日本成为反核国家的。但看看日本外务省官员在这个问题上的表态,完全与人们期待的不一样,日本一直在表明对核武器的支持与理解。
比如,安倍晋三首相对美国的核战略表示了“高度评价”,认为“依靠核武器来维持美国的抑止力,这是不可或缺的。”(见《朝日新闻》2018年6月4日报道)
在这种对国际局势的判断下,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在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问题上,“不与中国合作”成为了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见《日本经济新闻》2017年12月31日头版)。
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与中国对立,最近这几个月有所缓和,但对立方针不可能简简单单地在短时间内做出修正。
经产省:看到了中日合作的商机
另一方面,负责经济的官员,报道经济变化的媒体,在一带一路的态度上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媒体对一带一路的报道,已从全面否定,转变为半信半疑。经济官员也愿意读一下关于一带一路的报告,不再对一带一路视若无睹。
这是一种很现实的态度。
2017年9月,安倍首相去印度访问,拿下了一个铁路项目。日本援助建设连接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的印度首条高速铁路。按照合同规定,日本向印度提供利率为0.1%、在50年内还清的120亿美元贷款,这占该项目预计成本的80%以上。金融上的问题,总的来说比较好解决,但问题上数百公里的长度,让日本派数百人参与是可以的,但让日本派数万人参加工程建设,就需要倾注日本全国的技术力量了,而且全部去印度干,估计也还是人数不够。
现在(2018年6月),日本还有了一个意外惊喜。日本媒体期待马来西亚政局变化后,92岁的马哈蒂尔能够成为一名坚强的反华斗士,在叫停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之间的铁路建设后,把工程的总承包权从中国手里夺回,让日本企业负责这个项目。马新铁路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干线,日本媒体希望能在这里布下一颗掣肘中国的棋子。
问题是,日本在印度之外还有多大的技术力量去支撑马新铁路建设。东南亚之大,恐怕不可能只靠一个国家、一家企业实现这里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该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趋势。
了解经济的官员,在一带一路问题上认为视项目而定,日本能独揽的自然去独揽,能够从中赚取利益的中国项目,就让企业进去发挥他们的作用,并没有像外务省官员那样一味地强调与中国的对立。
再者,如果看南亚地区,中国企业在这里投资很多,与该地方建立了更为稳固的关系,日本企业想在发电站等基础设施方面获得项目,也必须和中国企业合作。
日企并未一直在等政府的命令。物流公司通运就已经行动了起来。中国国内媒体报道说:“日本大型物流企业——日本通运公司5月21日起开始利用中欧铁路提供日本和欧洲之间的联运服务,这将大大缩短货物从日本送达欧洲所需的时间。”
据介绍,通运公司提供的新服务,包括两条运输途径:一条是从日本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这些主要港口,走海运至中国大连,再从大连经铁路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另一条是从成田、羽田、中部、关西等日本的主要机场走空运将货物送到重庆,再从重庆用铁路运输至杜伊斯堡。通运方面说,在海陆联运的情况下,从东京港到杜伊斯堡运输周期将由之前的40天缩短至28天。
有中国的行家看到相关报道后,给笔者来信说,他们正在联系天津港,这样能通过天津港更快地将日本的货物送到欧洲。
在中日合作明显有利于日本经济的情况下,经济官员根据项目做判断,比外交官员只知道在意识形态上搞抗争要现实很多。
题图: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期间,中日签署中日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备忘录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