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峪关,如果你“欺负”了一棵树,你很可能因为被群众举报而“摊上大事儿”。不是嘉峪关市民小题大做,是因为绿化家园,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每一棵树已经成为了嘉峪关人深入人心的一种品格和自觉行动。
戈壁滩上的绿色奇迹
地处西北荒漠戈壁的嘉峪关市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降水量仅为85.3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149毫米,约为降雨量的25倍。而且,当地地表多被砾石覆盖,缺少种植用土。因此,嘉峪关园林绿化的艰辛和困难令常人难以想象。
“在嘉峪关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都难,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植树首先要将树坑挖至2米深,筛去坑内沙石,再从外地购买适宜树木生长的土壤回填并进行土壤改良。刚开始从事绿化工作时,我和同事们每天骑着自行车去种树,一种就是一整天,中午只能在户外就着风沙吃饭。”回想起十几年前植树时的艰辛,嘉峪关市园林局副局长王丽红感慨道。
尽管自然条件十分严酷,但嘉峪关政府和市民推进绿化建设的决心却异常坚定。从1995年开始,嘉峪关市连续23年开展“义务植树年活动”,市民们靠着坚定的信念、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将曾经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一点点建设成了山川披绿的“国家园林城市”。
截至2018年,嘉峪关市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了38.3%和39.41%,全市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由1994年底的4.9平方米提高到了35.61平方米,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
以水为脉的灵秀之城
如果说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嘉峪关带来了生机,那么良好的水环境则为这颗戈壁明珠注入了更多的灵性。
站在西部明珠气象塔最高层俯瞰嘉峪关,讨赖河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东湖、迎宾湖、南湖似明镜镶嵌城中,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面对如此美景,您一定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全部是戈壁滩。
虽然无法改变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但视水为其发展命脉的嘉峪关市却用其特有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水生态保护体系。嘉峪关市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率先推行了河长制和湖长制,一河一长、一湖一长,各方有责、人人尽力,这一做法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示范。
此外,嘉峪关市还引流成河、蓄水建湖,采用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的方式有序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嘉峪关市已建成了东湖生态景区、迎宾湖公园等多座大型水利生态公园,全市人均水域面积已达27平方米。
无论是徘徊于雄关广场享受鸟语花香,还是漫步于东湖之畔感受清风律动,无处不在的绿色总在不停地向你传达着嘉峪关人对绿色生活的美好期待。相信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被嘉峪关精心绘制的“绿水青山图”所震撼和感动。
(文:段非平 图:嘉峪关市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