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2018年6月28日首次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笔者有两点感触。
第一,如果中国没有在17年前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开放政策执行的不够彻底,不让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作用,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经济规模,奔小康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以后,一个巨大市场的出现,让中国为世界众多国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不走单边主义的道路,不强调本国经济利益优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也有了更多的保证。
加入国际贸易体制,让中国有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中国是1945年结束的二战中的战胜国之一,但到了1971年才进入联合国。1947年成立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到1995年改组为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却一直不是成员。到了2001年12月11日,中国才正式加入该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如今,WTO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占全球98%,是“经济联合国”。
加入WTO,首先让中国经济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01年以后,人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制造”开始走向强大。之前中国主要为世界提供农产品、矿石煤炭石油等原材料、燃料。现在中国出口最多的是机械。
中国制造能够变得强大,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从世界各国引进技术,彻底进行了技术改造和升级。17年来,中国主动构建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从2001年起,中国对外支付知识产权费年均增长17%,2017年达到了286亿美元。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日前公布的数据,2017年中国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交的专利申请受理量达5.1万件,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中国制造的强大就在于有这些技术及相关的法律体系。
现在,中国开始进入新的阶段----“中国消费”。在经济发展以后,通过消费维持和继续推动经济发展,变成了重要的政策内容。中国制造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而消费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入世前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六,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应该说加入WTO后中国发生的变化,既是积极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成果,更是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全部承诺的重要收获。
中国经济的进步,让世界各国有了新的发展机会
中国在1971年加入联合国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代言,在相关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加入WTO后,中国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定支持多边贸易体系,为世界各国保有新的发展机会,提供国内市场,维持多边贸易体系,在相关领域需要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现在人们看到的是在中国制造、中国市场之外,出现了一个新的“中国机遇”。这种中国机遇的具体表现是:2000年,中国是世界第七大出口国和第八大进口国;入世17年后,中国成长为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第一大吸引外资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中国因开放而实现经济腾飞,更为拉动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开放与维持国际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性。没有这种开放及多边体制,就不可能有中国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更不可能让世界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的国家获得转变的机遇。
陈言: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 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