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的第一轮关税于今日(7月6日)正式开征。由于此场中美贸易博弈发生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民粹主义抬头的复杂时期,不少专家学者认为本轮贸易摩擦充满了不确定性,有可能延绵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让人不禁联想到发生于上世纪60~90年代的日美贸易战。这场贸易战可以说是结束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与当年的日本有着很多类似之处。例如,两国均是出口带动工业化,无论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还是出口占国际贸易的比重,当下的中国和上世纪80 年代末的日本具有很大的相似度。此外,两场贸易摩擦都发生在对美外贸高顺差、美国财政高赤字的“双高”时代。而且,此时的中国与彼时的日本均处在低端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初期阶段。
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约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其中首轮约340亿美元商品自2018年7月6日起实施加征关税措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吗?中国能从日美贸易战中汲取哪些经验与教训?此次中美贸易摩擦又会对日本产生哪些影响?让我们听听专家和媒体的见解吧。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 沈明高
中国有充分的条件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其一,由于已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已清楚知晓要防止本币过度升值以及过度依靠房地产业维稳经济增长。其二,中国有巨大的人口消费潜力,即使不依靠出口增长,中国经济仍有能力保持4-6%的增速。其三,可鼓励国内消费应对美国贸易摩擦甚至贸易战。毕竟中国是最有潜质成为世界新消费中心的国家。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沈建光
中国与日本的政治形势及体制有着根本不同。美国与日本有特殊的同盟关系,日本国防依赖美国,所以美国在对日贸易战中能采取主动,而中国与美国是两个地位对等的国家。此外,中国拥有产能巨大的国企和宏观调控能力,贸易战掀起的市场波动未必能给中国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害。
1985年,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出口竞争力的美国,与日本、前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签订了《广场协定》。协议签订后,日元大幅升值,国内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图为签约的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
日本银行前行长 白川方明
中美贸易摩擦与日美贸易战的情况很像,但中国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中美贸易摩擦是带有明显政治属性的经济话题,中国需要更为理智、全面的思考,应该回归两个国家的“基本面问题”。
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 肯特•凯尔德
日本在“贸易战”期间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其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是,日本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自身体制转型并不成功,特别是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反而毁坏了日本的一些机制。中国应从中吸取教训。
不仅对中国,美国对其主要贸易伙伴加拿大、墨西哥和欧盟也附加征收了25%的钢铁关税和10%的铝关税。各国随后纷纷出台反制措施。
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真正需要从日本当年泡沫破裂中吸取的教训是,警惕在外需面临下行压力的同时,经济没有新的支撑、不得不回到举债刺激的老路,这才是导致经济失速的最大潜在风险。
日本放送协会(NHK)电台
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高压之下,中国正依托“一带一路”构想积极挖掘国际市场替代空间。今后,中国或通过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以应对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
中国青年报
在对美贸易方面,日本和中国存在诸多同质化课题。在日本看来,一旦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敲诈”中国得手,那么今后美国对付日本时,就会如割稻子一样轻松欢快。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