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中美“贸易战”或促中日两国加强合作

发布时间:2018-07-17 16:22:05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7月6日,美国宣布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关税,挑起了迄今为止全球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贸易战”不仅给中美两国带来直接影响,还波及到许多其他国家,其中就包括美国的盟友日本。日本究竟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是否会调整与中国的合作?对此,《人民中国》专访了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吕克俭。

——您认为本轮中美“贸易战”会对日本产生哪些影响?

吕克俭(以下简称吕):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贸易都是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当中的。国与国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制成品之间的贸易,而是共同完成一件商品的研发设计、组装和销售。实际上,在美国加征关税的这340亿美元产品清单中,有约200多亿美元的产品是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果基于多边体制的贸易秩序发生了混乱,将会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影响,没有谁会独善其身。

《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18年白皮书》6月20日在京发布。《白皮书》显示,日企开拓中国市场的趋势将继续扩大,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是日企准备在华扩大的主要业务类型

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行为应该说已经严重干扰了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行。而日本作为全球产业链的上游国家,势必会在本轮针锋相对的互征关税中陷入困境。据经合组织(OECD)和世贸组织(WTO)的数据显示,日本是中国对美增值出口的最大贡献者。这意味着,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流放缓,那么日本向中国和美国出口的中间产品将岌岌可危。

此外,很多在中国设厂、产品出口美国的日本企业,也将因中美“贸易战”而蒙受损失。据日方估算,进驻中国的日本企业每年至少有价值约757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的对美出口产品被作为了制裁对象。正因日本深层次地融入到中美贸易体系中,中美“贸易战”给日本以及在华日企带来的损失将会更加直接。

——作为在贸易保护主义上吃过亏且亟需海外市场的国家,日本在维护自由贸易体制上的立场与美国并不一致。您认为日本今后将如何应对逆全球化的美国?

吕:的确,发生于上世纪60~90年代的日美贸易战可以说是结束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日本是维护自由贸易体制的。实际上,随着美国在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日方在一些贸易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做出了调整。

5月17日,日本政府发言人菅义伟称,正考虑对美国价值4.09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征收关税,以报复美国施加的钢铝进口关税。日本是美国唯一一个没有得到特朗普暂时豁免关税的主要盟国

在7月3日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货物贸易理事会的会议上,日本联同俄罗斯率领超过40个国家对美国有可能出台的全球汽车关税表达忧虑并警告称,美国的行为有可能对全球市场造成严重干扰,且这些潜在措施将对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产生威胁。应该说,在对美方面,日本展示出了少有的强硬姿态。

如果中美“贸易战”升级,日本肯定不能免受牵连。因此,日本很可能会作出适当调整,而不是采取一味追随的态度。

——您认为此场中美“贸易战”会否促进中日两国加强合作? 

吕:中美“贸易战”能否促进中日合作目前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越是抬头,中日两国越应加强合作,共同面对。

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高压之下,世界需要一个全球的公共产品,去进一步引领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增添新动能。“一带一路”倡议应该说就是这样一个公共产品。

5月8—11日,李克强总理赴日本东京参加了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提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打造“中日韩+X”合作模式,获得了日韩两国领导人的认同

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上有很大合作空间。中日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已有基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已有部分日本企业在装备制造、物流、金融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合作,共同探讨将中国的优势产能、日本的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有效对接,谋求实现1+1+1 >3的效果。相信“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不仅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增添新动力,也会为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全球的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机遇。

此外,中日双方还应加强在区域和多边经贸问题上的沟通与交流,共同推动中日韩自贸协定(FTA)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尽早达成协议。以中日两国为首的东亚各国在自由贸易框架下的积极合作,将有助于东亚区域合作的全面推进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实现。

图片来自于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