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第二届北京对口地区旅游合作促进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大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举行,以“一区一品·创新发展”为主题,来自北京、乌兰察布等十八个省市地区的代表围绕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旅游政策环境等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也对平台一年以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首都旅游协调与区域合作处副处长胡虎在大会上对平台给予了积极的评定:“平台自成立以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成绩。过去对口地区更注重自身的发展,而平台则在发展模式上帮助对口地区进行转变,帮助地区打造横向沟通的共享模式,不仅帮助地区在发展模式、旅游资源上形成互补,同时还通过借鉴周边其他地区的经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的旅游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对口地区旅游合作促进平台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中办、国办《指导意见》要求、北京市旅游委按照北京市帮扶协作和支援合作办的要求所打造的“多级服务平台”,成立于2017年6月16日。平台是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平台共建、客源互动”为理念,通过产业规划、智力帮扶、专业运营,全面系统地推动各地区旅游事业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旅游业协同发展和纵深推进,扩大各地区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目前平台成立一年有余,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将平台的运营与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全球旅游资源的应用进行整合,初步实现了平台成员单位、地方经济和消费者的共赢。
十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会平女士表示,平台成立一年以来,对十堰的旅游发展产生了有效的推动作用。她表示,“首先,在十堰的推介、宣传方面,平台发挥了很好的推广作用,比如十堰的‘鲜山秀水汽车城’,这三张靓丽的名片通过平台得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其次在对口帮扶方面,平台也发挥出联盟者的优势,在去年的‘魅力中国城’活动中帮助我们投票助威,为十堰取得佳绩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而东道主乌兰察布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赵亮则表示:“通过平台合作,长期得到以北京为代表的京蒙帮扶对口地区的帮助和支持,帮助我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效。通过本次平台大会,又进一步深化了十八个对口帮扶地区的合作,为我市的旅游发展、精准扶贫都做出巨大的贡献。我对平台非常认可。”
整合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突出资源优势,塑造鲜明的区域旅游形象,打造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的优质产品,缔造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品牌,增加对社会各界特别是游客及投资商的吸引力,是平台成立第一年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呼伦贝尔市旅发委副主任沈进利表示:“过去一年来,除了旅游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外,平台在旅游培训方面也对我市做出了指导引领的作用,针对我市的情况开展了多场旅游培训班,对我市的招商引进、消费提升和产业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北京对口地区旅游合作促进平台执行机构秘书长荆彬对平台一年来所取得的的成绩也比较满意,他表示,“我们有三年规划,第一年是在平台成立的基础上,对平台成员单位进行互联互通,合理整合资源,以及智力和资源输出。从目前来看,平台通过一年的发展,依托社会各方资源,包括各对口地区的旅游部门的支持,还有在平台成员单位的帮助下,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
荆彬介绍说:“接下来,平台还会给对口地区提供更多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强对口地区的旅游建设,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目前,平台已经制定出帮助各地区创新发展的有效举措。首先,平台将建立平台商学院作为平台发展的智力支持机构,为平台未来成长提供战略论证、运营支持、区域辅导等各类智力服务,打造出平台各成员单位信赖、行业赞许和社会认同的‘平台黄埔军校’;其次,平台还会设立平台投资联盟,全面为平台未来成长提供项目论证、投融资支持、金融解决方案等各类投资服务;第三,平台还将建立为平台成员单位提供消费者推广、引导和带动作用的平台自驾车联盟,与成员单位一起发展更好的自驾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自驾游服务。”
迄今为止,平台通过“旅游+”、“产业融合”等有效途径,帮助各地区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目前,第二届平台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将通过打造一区一品、创新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为我国特色旅游产业的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旅游扶贫的创新式探索再次提供推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