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压舱石、推进器失灵,中美关系开启螺旋下降模式?

发布时间:2018-07-26 11:30:22 推广来源:百万庄通讯社

“长期以来,美国和中国

保持建设性接触,但现在

这种关系正以惊人的速度瓦解,

尤其是近来美国的政策和

做法给两国关系造成极大破坏。”

中美经贸关系作为“压舱石”“推进器”,能够帮助中美关系不断突破难关、破浪前行。

过去,我们在谈及中美之间的种种分歧和摩擦时,总会习惯性提到这句话。

然而,随着特朗普总统上台执政,中美爆发史上规模最大的贸易战,“压舱石”动摇,“推进器”丧失动力,中美关系开启了螺旋下降的新模式。

“中美两国是战略竞争对手”已经成为美国战略决策圈的共识。

▲ 就在最近举行的阿斯本安全论坛上,美国对中国的指责一波接一波:FBI局长称,中国是美国所面对的最具挑战性的国家;美国国家情报局总监抨击中国“窃取”了美国的商业机密和学术研究成果;而CIA官员则表示,中国根本是在对美国发动“冷战”……

▲ 6月29日,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安全问题专家迈克尔·史文(Michael D. Swaine)撰文呼吁 :“美国承受不起妖魔化中国的代价。”

文章认为:“长期以来,美国和中国保持建设性接触,但现在这种关系正以惊人的速度瓦解,尤其是近来美国的政策和做法给两国关系造成极大破坏。”

史文在报告中警告,否认和妖魔化中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华盛顿继续遏制北京,只会加速其自我孤立。

妖魔化中国

其实妖魔化中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近来的情况尤其令人担忧。

▲ 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发布了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重新审视对华关系,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并将中国与俄罗斯列为“修正主义”国家,认为中国是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挑战者。

而就在特朗普的执政团队中,也不乏妖魔化中国的鹰派人物。

▲ 总统国家贸易委员会主席彼得·纳瓦罗被称为“最危险的对华鹰派”,他的著作《致命中国》从货币操纵、不公平贸易政策以及致人死命的商品三个角度说明中国对美国的威胁。纳瓦罗还亲自上阵当导演,拍了一部同名纪录片。纪录片宣传页上,还写着当时尚未成为总统的特朗普的推荐语:“一针见血。这部纪录片用事实、数据和洞见描述了我们与中国的问题。我推荐你们赶快看看。”

就像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分析的那样,按照纳瓦罗塑造的“致命中国”意象,特朗普可能正让美国倒在自己的剑下。

不只是纳瓦罗,特朗普的班底也有不少强硬角色:

在国家安全领域,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麦克马斯特等人视中国为美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他们积极推动美国军舰在南海的“航行自由行动”,并提出“印太战略”,主张拉拢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共同遏制中国。

▲ 随后加入的鹰派人物约翰·博尔顿(左一)(更多精彩点击:特朗普任命新“军师”,美国媒体高呼世界要小心!)和接任前国务卿蒂勒森的迈克·蓬佩奥(右一),让美国福克斯新闻高呼“特朗普的战争内阁已经形成”。

执政团队对中国的集体强硬,为中美关系的未来蒙上阴影。

在白宫决策层之外,美国媒体也助长了对中国的敌意。

如史文在报告中所说的,专家们几乎天天在媒体上公布中国“胡作非为”的新证据,比如中国试图在美国大学削弱知识产权,中国用邪恶的债务陷阱控制发展中国家。“这些批评者认为,当务之急是通过各种可能手段反制来自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与中国的合作必须退居次要位置。这种对中国威胁的夸大常常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中美全面竞争

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发展,中美两国差距迅速拉近,美国的焦虑日益加深,而在特朗普政府看来,中美已经进入战略竞争时代。

这不仅表现为,曾经稳定的经贸关系成为了中美交锋的新领域,而且以往的矛盾也没有得到平息,甚至有加剧的趋势。

▲美国海军“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

在南海问题上,特朗普政府保留了奥巴马执政时期的“航行自由行动”。特朗普时期美军第一次巡航南海是在2017 年 5 月,此后根据不完全统计,美军在中国南海共开展了13次海空行动,频次超过奥巴马时期。而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美国盟友,也纷纷响应号召,派出舰艇来南海巡航。美国VOA7月16日评论称,美国及其盟友今年在南海的巡航时间已达到了一个高点(hit a high)。

除了巡航,美国还邀请25个国家,在南海举行两年一次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共计25000人参演。奥巴马时期,中国曾两次受邀参加军演。但今年5月,特朗普政府突然撤销了对中国军方的邀请。

在台湾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大打台湾牌。今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的“与台湾交往法案”破除了台湾高层官员,包括蔡英文前往华盛顿访问的障碍。而从昨天(7月23日)起,美国前国防部长卡特赴台开始为期两天的访问,这也是“与台湾交往法案”生效后首次有美国前国防部长访问台湾。

▲ 7月24日,美国前国防部长卡特在台北出席“2018亚太安全对话”论坛。

在亚太,特朗普政府提出“印太战略”,意在通过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手段,遏制中国的崛起,削弱中国影响力。从根本上来说,美国“印太战略”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一脉相承,“印太战略”企图在更大的范围内遏制和堵截中国发展的势头。

相比中美竞争的加剧,两国间的合作却并不突出。这也与特朗普政府孤立主义加单边主义的政策有一定关系。

在以往,中美尽管分歧不少,但在气候变化、核不扩散、亚太稳定、贸易自由化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而多边机制往往是中美对话合作的重要渠道。然而自特朗普上台至今,美国一言不合就“退群”,退出了巴黎协定、伊朗核协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多边机制。

目前来看,中美竞争远多于合作。

如何应对?

史文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美国政客们为了短期政治利益,以及政治文化中多疑、喜欢夸大其词的基因,让中国成为美国国内各种问题的替罪羊,而特朗普不讲诚信、喜欢假扮受害者的执政“套路”,又将这些问题进一步放大。现实问题是,美国承担不起妖魔化中国的代价。双方都必须做出努力,积极改变现状。

面对一个日益强硬的美国,中国除了积极反击挑战、捍卫自身根本利益,还需要继续保持与美国对话的可能。目前,中美两国仅政府间官方对话协商机制就有90多种,这些对话协商机制能够帮助两国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保持沟通、管控分歧。

另一方面,中国必须搞好周边外交并广交朋友,不仅为自身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也有助于破解美国拉拢周边国家、孤立中国的图谋。

撰文 / 亚楠

校对 / 聚慧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