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智库共话中日关系发展

发布时间:2018-08-17 16:20:18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2018年8月1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承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协办的“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民族饭店召开。中日双方友好人士、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会议并致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做主旨报告。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刘玉宏分别代表日本方面和会议承办方致辞。日本防卫大学前校长五百旗头真、日本创价学会副会长寺崎广嗣、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胡正跃、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武寅等中外嘉宾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主持了大会开幕式。

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谢伏瞻

戴秉国在致辞中指出,对条约签订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中日双方合力开创下ー个40年中日关系的新时代。为此,我们双方第一应该按照“条约必须信守”的国际法要求,重温并恪守条约精神,切实把和平友好、合作的要义发扬光大,确保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固,使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下去,造福中日两国人民,造福亚洲和世界。第二,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势,坚持中日关系的正确方向。第三,共抓、共享发展机遇。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不会忘记日本一直以来深度参与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双方务必要把握好机遇,走好合作共赢之路,做大做好共同利益的蛋糕,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多福祉。

谢伏瞻在题为《弘扬条约精神,深化友好合作,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缔约4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轨迹生动诠释了一个道理:深化友好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始终是推动中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路径。中日关系处在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日两国只有坚持共迎挑战,共负责任,才能为地区合作输入正能量;只有坚持共担使命,顺势而为,才能为世界发展做出新贡献;只有坚持共赢理念,相向而行,才能使双边关系行稳致远。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

鸠山由纪夫以《面向未来,实现真正的日中友好》为题做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主义和民族主义过盛,强调与周边国家间对话和协调的地区主义或许才是解决问题之良策。为此,应以日中韩三国为中心构筑东亚共同体,以友爱精神为根本,实现从经济、贸易、金融到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福祉、环境、能源乃至安全保障的共同体,唯有此才能实现地区的和平友好发展。鸠山在报告中赞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认为日中在技术和资金方面各有优势,两国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呼吁日本早日加入亚投行。希望日中两国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深化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扶助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武寅,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事长、日本防卫大学前校长五百旗头真,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院长高原明生等中日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武寅(左)

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理事长五百旗头真(右)

武寅在演讲中指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表达的意思:一个是要和平,一个是要友好。当前最大的不稳定因素是波及全球的贸易战。中日两国要顺应时代潮流,与世界上所有不愿意搞单边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的力量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阻止和减少贸易战及各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对全球经济和安全的破坏,肩负起条约赋予我们的、维护世界和平应尽的时代责任。

五百旗头真从历史的角度,对中国与日本各自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他指出,中日两国都应吸取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行事。为构筑命运共同体,中日两国既要换位思考,考虑对方利益,更应考虑整体与大局,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左)

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院长高原明生(右)

杨伯江认为中日两国应深化“条约精神”认知,力促关系重返正常发展轨道。中日缔约改变了百年来中日关系的历史走向,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为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四十年来,中日两国以条约精神为指引,管控突出敏感问题,细化规范涉台立场;顺应全球化时代潮流,拓展双多边发展空间;把握关系发展大方向,抓住深化合作新机遇。展望未来,新形势下中日合作的战略基础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中日两国应坚持和平相处,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妥善处理分歧;抓住机遇深化合作,不断强化两国间现实利益纽带;从时代与文明高度思考中日关系、规划中日关系。

现场观众认真聆听大会发言内容

中日双方嘉宾从不同领域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高原明生对中日关系进行了历史与理论分析。他认为,研究中日关系的学者需要综合考虑中日关系全局。另外,不仅仅研究对方国家,还要研究本国。研究中日关系,既要相互理解,更要实事求是。中日两国要为构筑面向未来的东亚秩序提出愿景;要为促进两国关系发展进行坦诚友好的交流;出现矛盾时,要巧妙处理,善于管控分歧。

此次研讨会还设立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代背景与历史经验”、“缔约40年来的国际环境与中日关系”、“新形势下如何弘扬条约精神并发展中日关系”三个研讨单元。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杨栋梁、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发展所所长姜跃春、人民中国杂志社总编辑王众一、日本国前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日本财务省前财务官山崎达雄、日本创价学会副会长寺崎广嗣、日本庆应大学教授细谷雄一、日本综合战略研究所副理事长高桥邦夫等40余位中日双方嘉宾,就总结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中日与世界的互动规律,探讨未来合作前景,为推动中日关系重回正轨并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建言献策。

摄影:王浩 沈晓宁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