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由中国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办,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肇庆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25年中国南药食养产业大会在广东肇庆圆满落幕。此次盛会是我国首次以“南药食养”为主题的国家级产业大会,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迎来的首个南药领域“国字号”大会,标志着南药食养产业发展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为乡村振兴与大健康产业融合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5年中国南药食养产业大会在广东肇庆举办
南药,泛指原产地或主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传统进口的药材,其产区覆盖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贵州等南方多个省区。据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主任陈忠毅在大会上介绍,我国南药资源极为丰富,文献记载的资源种类超过4000种,其中已实现规模化种植的达100多种,全国南药种植面积已突破2500万亩,产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
南药展区现场人头涌动
本次大会现场,俨然成为一场南药食养精品的“博览会”。来自国内各主产区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从香气醇厚的肉桂油、清甜润喉的罗汉果茶,到风味独特的沙糖桔饮品、滋补养生的化橘红糖,充分展现了南药“药食同源”的深厚底蕴与市场活力。大会期间,两份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重要成果——《全国主要南药优势产区分布地图》与《广东南药食养寻味地图》正式发布,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布局与消费者寻味提供了权威指引。
大会现场发布《中国·肇庆肉桂产业发展白皮书》
大会现场发布“肇庆肉桂”区域公用品牌logo
作为此次大会的东道主,肇庆市借势发力,重磅推出了一系列推动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与实践成果。会上首发了《中国·肇庆肉桂产业发展白皮书》,首次公开了“肇庆肉桂”区域公用品牌标识,并颁布了《肇庆市南药药膳制作评价标准》,同时精心打造了“肇庆南药一桌菜”概念,系统性地向全国乃至全球展示了肇庆致力于打造南药产业高地的决心与实力。数据显示,目前肇庆市南药种植总面积已达156.6万亩,总产量66万吨,产业链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其大农业总量稳居广东省第三位,粮食、水果、蔬菜、生猪、水产等多个领域产值均超百亿规模,为南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生态支撑。
药食同源,菜品丰富
“媒体+”赋能南药品牌建设的“广东三宝”(新会陈皮、化橘红、春砂仁)
大会的另一个焦点是探讨南药产业的国际化路径。农业农村部原总农艺师、办公厅主任,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原大使广德福在发言中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南药产业已成功构建起集种植、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多元应用与健康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在此过程中,中药材(饮片)、植物提取物以及各类保健品,正成为南药产品“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三大主力军。为进一步打通市场渠道,大会还举行了隆重的签约仪式,推动肇庆南药产业与全国市场进行深度联结与合作。
专题研讨环节,专家学者为南药产业发展出谋划策
南药产业项目签约仪式
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大会特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与业界精英,围绕“我国食药同源物质开发利用与食养产业发展前景”、“林下中药材科技创新与应用”、“南药巴戟天研究与产业现状”等前沿及关键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共同为我国南药食养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把脉开方,贡献智慧。
肇庆市中医药健康文化夜市带来“养生”新体验
理论探索之余,大会更注重亲民体验与文化传播。在开幕当晚,一场别开生面的“肇庆市中医药健康文化夜市”在夜色中温暖上演。活动现场,不仅有肇庆名中医团队为市民提供公益义诊和健康咨询,多个展位还免费派发了精心熬制的肉桂姜茶、巴戟天糕、茯苓饼等粤式特色药膳,让“药食同源”的中医智慧从典籍走入生活,切实温暖了市民的身心。在南药文创体验区,市民们更是兴致勃勃地亲手制作安神香囊、草本药皂等创意产品,将这份源自自然的南药馈赠与健康祝福带回家中。
此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南药产业领域的一次里程碑事件,也是广东省探索“媒体+产业”发展模式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媒体的深度融合与广泛传播,有效提升了南药食养产业的社会认知度和品牌影响力,为产业的持续繁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发展环境。
展望未来,随着国家级平台的搭建与各方力量的汇聚,以肇庆为重要支点的中国南药食养产业,正蓄势待发,有望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书写出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人民健康的美好新篇章。(文/陈必勋 图/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