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五年以来,中国与海外国家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通过聚合各方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开展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2018年9月26日,为推动“一带一路”持续发展,同时更好地为“一带一路”顺利落地海外提供智力支持,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北师大“一带一路”学院成立大会,大会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为主题,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守军主持。
会上,沿线国家政要、国际智库学者向北京师范大学表示祝贺,中国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进行主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在致辞中向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进行了介绍。司法部党组成员甘藏春在致辞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要寻求司法层面的解决方案,不宜仅仅寻求领导人或政治层面的解决方案。“一带一路”人才建设不仅要培养出一批对中国友好的人才,也要为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思想支持。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但是在“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如何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在不同法系之间建立各国共同遵守的准则,是“一带一路”建设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财政部综合司司长曾晓安首先向北京师范大学表示感谢。曾晓安表示,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环节,金融、投资、风险等问题环环相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并期盼“一带一路”学院为国家建设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商务部综合司巡视员宋立洪对“一带一路”建设成果表示肯定,指出在当前的贸易大环境下,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持续向好,来自中国的优质商品走向海外,海外国家的优质商品也通过“互联互通”合作来到中国。宋立洪表示,期望“一带一路”学院能成为“一带一路”理念的传播者,目前对“一带一路”存在误解和疑虑的国家和人士仍然不少,学院在宣扬核心内涵上还有很重的任务;其次,“一带一路”建设还存在不少困惑的地方,期望学院建设能提供智力支持,让国内建设为国际发展发挥作用;第三,期盼学院成为国际智库的沟通者,国际智库的声音往往主导国际舆论;第四,期盼学院成为国际人才的输出者。
撰稿:廖博闻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印尼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