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的今天,我们如何准确评估在条约精神的引领规范下,40年来中日关系所取得的进展?这是一个值得中日两国深思的课题。
1978年缔结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以条约形式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并使之法律化,为此后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与法律保障。中日缔结和约改变了百年来中日关系的历史走向,具有重大国际战略意义,也对中国改革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大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条约确立的各项原则与精神对中日关系发展、分歧与矛盾的处理具有根本指导与规范意义。同时,又在不同历史时期中日关系的实践中得到继承与发展,最终汇成“条约精神”的总内涵。
在条约精神的引领下,中日关系40年来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历经起伏,但守住了和平相处的底线与经济合作的基调,并在管控突出敏感问题、细化规范涉台立场、顺应全球化时代潮流、拓展双多边发展空间、把握关系发展方向、抓住机遇深化合作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些进展不仅有利于中日两国,也惠及地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历史用了40年的时间证明,中日关系发展得顺不顺、问题处理得好不好,与对条约精神坚持得好不好成正相关关系,忠实践行条约精神是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已缔结40年,但其价值并未随时光流逝而淡去。相反,条约精神历久弥新,其深刻内涵有待中日双方进一步共同挖掘、深化认知、忠实恪守、继承发扬。
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两国领导对进一步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发展达成共识。
在新时代如何发展好中日关系?基于条约精神,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其中既有认知问题也有行动问题。
一是必须要深刻认知中日和平合作符合双方利益,也符合地区与世界利益。二是条约精神没有过时,对中日关系仍具有根本现实指导意义与规范作用。三是新形势下中日合作的基础不是削弱了,而是增强了。其中,双多边经济、非传统安全等领域的共同利益与合作需求尤其突出。四是坚持和平相处,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妥善处理分歧。五是抓住机遇深化合作,不断深化两国间现实利益的纽带。六是要从时代与文明的高度思考中日关系,规划中日关系。
冷战结束30年之际的今天,世界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国际秩序既存在着乱局,也酝酿着变局。着眼下一个40年,中日双方需要从时代与文明的高度重新审视彼此关系,以持续深化合作为基础,加强在地区及国际秩序构建、规则制定方面的沟通与协调,为维护两国自身利益、为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繁荣携手努力,让中日两国在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中减少乱局,化解危局,防止破局,赢得变局。
注: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在2018年8月11日举行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