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戴秉国:中日合力开创两国关系的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8-10-10 13:51:13 推广来源:人民中国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我认为,对条约缔结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中日双方合力开创下一个40年中日关系的新时代。

我在外交生涯中,曾经结交了不少日本朋友,同他们有过相谈甚欢,也有过针锋相对。在经历了两国关系的冷暖起伏后,我对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和敏感性深有感触,越发体会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等四个政治文件对中日关系而言是何其重要和宝贵,也越发坚定认为中日关系一定会好起来,一定能好下去,下一个40年一定会比这个40年更好。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确定了中日关系发展的大方向

1978年7月,中日两国政府关于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展开多轮谈判。

40年前,《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确认了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的各项原则,确定了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为中日关系全面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法律基础。

它明确了中日双方在相互关系中要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把中日关系牢牢锁定为和平双边关系的根本性质。

条约重申了中日两国任何一方均无意在亚洲地区谋求霸权,也共同反对任何其他国家和集团在本地区谋求霸权,这使得中日关系超越了双边关系的范畴。

过去40年的历史表明,中日关系稳则东亚安。东亚不仅没有像世界其他部分地区那样陷入无休止的动乱,而且延续了1950年开启的经济腾飞之路,共同创造出经济奇迹,为中日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促进了世界和平发展繁荣。正如邓小平先生所说,条约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法律上,政治上,总结了中日过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更进一步肯定了中日两国友好关系要不断发展。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其他三个中日签署的政治文件一起,共同构成了双边关系的政治基础,并深刻影响亚洲和世界。今天,我们纪念条约缔结40周年,就是要为推进中日关系真抓实干。

为此,我认为,首先中日双方应该按照条约必须信守的《国际法》的要求,重温并恪守条约精神,把和平友好合作的要义发扬光大。确保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固,使两国关系能够长久地健康发展下去,造福中日两国人民,造福亚洲和世界。

第二,中日双方要把握世界形势发展变化的历史趋势,坚持两国关系的正确方向。当年正是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高瞻远瞩,深刻洞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克服重重困难,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使得中日两国实现了双边关系的完全正常化。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经历着百年大变局,相信两国新一代领导人一定能够把中日关系与时俱进地推进到一个更加美好的时代。

第三,中日双方要共抓共享发展机遇。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不会忘记日本一直深度参与和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日本朋友也很清楚,日方在助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利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随着中国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中日合作的机会将会更多。双方务必要把握好机遇,走好合作共赢之路,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为两国人民提供更多的福祉。

条约精神指引中日关系开启新时代

1978年10月23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

40年来,在条约精神的指引下,中日关系逐渐走向成熟。我们也应当在认真回顾总结经验和教训基础上,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和认识两国关系。我们高兴地看到当前中日关系保持着积极改进的势头,希望双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为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中日双方要解决好相互认知的问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绝不走称霸扩张的道路不会变。我们始终把日本看作合作伙伴,而不是对手,始终认为日本的和平发展对中国来说是机遇,始终欢迎日本参加参与中国的改革开放。相比之下,日本国内对中国的发展战略还存有疑虑。事实上,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我希望日本能够下决心丢掉对中国的疑虑和误解,放心同中国和平友好相处,放手开展互利友好合作。

第二,中日双方要处理好敏感问题。中日两国既有历史感情纠葛,也有现实利益冲突。有些问题对两国关系极具破坏力,使两国交往受到干扰。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在当前中日关系重回正轨的关键时期,双方越是应该注意妥善处理敏感问题,妥善管控矛盾分歧。双方共同定下的原则和规矩,一定要遵守照办,避免发生意外事态。根本而言还是双方要始终着眼两国关系长远大局,不受一时之利所惑,因一己之私而迷。

第三,当前国际多边贸易体系受到冲击和挑战,中日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和全球化的受益者,应该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大创新合作力度,在更多领域和更多层次开展对接,提质升级。为此,双方可以发挥互补优势,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合作,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实现共赢和多赢。

第四,中日双方要打牢民意基础,发展人民之间的友好。即使在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多元的今天,民间友好也是永恒主题。中日文化有着很深渊源,我们要继续发挥这些优势,进一步加强人文、地方、媒体与青少年等领域的交流,开展更多能够引起民众内心共鸣的交流,以利于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

经过40年长足发展的中日关系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和地区影响的双边关系。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大势不可逆转。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展强国同中、俄代表的发展中大国,既有竞争更有合作。联合国多边机制在国际事务中继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家间的联系互动越来越密切,区域一体化蓬勃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世界形势新发展新变化给中日关系改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空间,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潮流,正确决策,抓住机遇,共同努力,构筑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真正体现《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原则和精神的新型中日关系。

注:本文为中国前国务委员戴秉国在2018年8月11日举行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