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地方层面合作的潜力和机遇是非常大的。所谓的中美贸易摩擦,真的能将这些潜力和机遇抹去吗?美国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作为史无前例的开放平台,首届中国进博会得到了全球企业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在这其中,美国企业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
此次进博会有近180家美国企业参加,数量位居参展国家中的第三位。高通公司、通用电气、强生集团、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等多家美国全球五百强和跨国公司均由公司的高管亲自率团参会。
▲ Qualcomm(美国高通公司)作为最早确认参加进口博览会的美国企业之一,全方位展示了高通在5G、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前沿创新技术、产品组合和解决方案,以及高通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在以上众多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 11月5日,参观者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生产的飞机发动机模型旁驻足。
展品涉及高端制造、智能装备、农产品、文化体育、服务等领域。据了解,部分美国大企业目前还正在自发地酝酿成立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市场和进口博览会对美国企业的吸引力。那么,美国参展商是如何看待此次进博会的呢?
安永:更多企业
可以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
▲ 安永全球副主席杰伊·利比(摄影/宁静)
安永全球副主席杰伊·利比告诉记者,此次进博会,对于全球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更大的愿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来加速全球经济发展。
“我参与了此次进博会的开幕式,习主席会见了我们。习主席的讲话中谈到了中国的雄心壮志,在其他的国家‘修围墙’的时候,中国要更多地‘建桥梁’,去加速全球的经济合作。同时,他的讲话也释放了对中国境内投资的强烈信号,中国将会开放更广阔、更便捷的投资渠道。”
杰伊·利比表示,中国在国内市场有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在境外市场有“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这两者的结合,将会对全球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市场的负面清单将继续不断缩小,这意味着更多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进入中国市场。
“此次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传达出进一步开放服务行业的积极信号,这会给安永带来更健康的竞争环境和更多的机遇。”
美联航:没有明显感觉到
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大中华区国际事务和法规总监段炼表示,作为唯一一家来中国参展的美国客运民航企业,美联航在中国已经有30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
▲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展区(摄影/宁静)
在其他美国航空公司接连取消中国航线的时候,美联航由于在中国的发展根基较深,竞争优势较好,所以并未受到贸易摩擦、航油价格上涨及市场需求减少等负面因素的波及。
“作为民航公司来说,盈利是第一位的,市场是不会说谎的。公司会根据市场的反馈来作出策略上的调整。目前,美联航在中美之间开通了14条直飞航班。美联航CEO曾在今年三季度财报公布后表示,亚洲地区的市场表现比其他地方稍差一些,但是中国大陆的表现是很不错的,比去年好很多。我们没有明显地感觉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段炼说。
特斯拉:为中国的
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进博会上,特斯拉携旗下Model S、Model X和Model 3三款明星车型同时亮相,以领先的智能科技、前沿的时尚设计及“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的使命向中国公众全面展示了新时代出行的风向标。
▲ 特斯拉Model S(摄影/宁静)
▲ 特斯拉Model X
2013年底,特斯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过去的五年里,特斯拉直营体验及服务中心的数量已超过42家,在中国大陆建设的充电网络已覆盖170多座城市,超级充电桩数量已累计突破1300个。2017年,特斯拉还专为中国大陆市场研发了“新国标”充电适配器。
据特斯拉方面透露,如今,中国已经成为特斯拉除北美之外的最大单一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特斯拉正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今年7月,特斯拉正式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宣布了其第一家美国之外的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地区,同时特斯拉研发创新中心落户北京,希望通过推动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UPS:希望帮助
全球贸易实现自由化
▲ UPS中国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刘子卫(摄影/翎依)
UPS中国区市场部高级经理刘子卫表示,此次进博会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中国的内需,促进进口。进口就涉及到跨境贸易。在跨境贸易中,物流是重要的一环。而这恰好是UPS所擅长的。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展会,把UPS的先进技术和物流解决方案提供给采购商,使得清关更加便利。”
UPS于1988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他表示,这些年来,UPS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持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UPS是第一家在中国有两大转运中心的跨国物流公司:一个是深圳的亚太转运中心,一个是上海的国际转运中心。
虽然中国地区的业务量占UPS全球业务量的份额并不大,但是增速非常快。“我们希望通过高科技的手段来提供更先进的物流解决方案,帮助全球贸易实现自由化。”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曾表示,我们热情欢迎各国企业来参加进口博览会,愿意从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扩大进口,也希望中美两国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好进口博览会这个平台,推动两国经济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记者通过采访感受到,其实中美在地方层面合作的潜力和机遇是非常大的。所谓的中美贸易摩擦,真的能将这些潜力和机遇抹去吗?美国企业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撰文 / 宁静、翎依
编辑 / 聚慧
图片 / 除署名外来自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