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发布:中国碳排放增速逐渐降低

发布时间:2018-11-16 17:05:2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为积极应对全球变化,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科技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国家遥感中心(GEO中国秘书处)持续开展“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工作。

11月16日,科技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8年度报告》。《报告》继续关注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以及重点区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选定“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与“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3个专题开展监测分析。

中国已提前实现到2020

“全球碳源汇时空分布状况”是2018年新拓展的一个专题。《报告》充分发挥我国首颗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监测科学试验卫星(TanSat)技术优势,探讨了全球碳源、碳汇变化的驱动机制,可为实现国家减排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提供有效的科学数据。

《报告》显示,2010—2017年全球大气CO2浓度呈上升趋势,且与前40年相比增速不降反增,说明自签订京都议定书以来,减缓全球大气CO2浓度增长、抑制全球变暖目标并没有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仍需全球共同努力。

《报告》同时显示,中国碳排放总体虽呈上升趋势,但因政府积极采用了推广应用清洁能源与实施重大生态工程等措施,碳减排成效明显,排放增速逐渐降低,自2013年以来增速基本为零。2017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46%,已提前实现到2020年单位GDP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承诺。但中国仍是碳排放大国,经济增长伴随着碳排放的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减排压力。建议加强科技创新,继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能源结构调整,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全球主要碳排放源高值区域分布于美国东西部、西欧、东亚及南亚北部地区,低值区域分布于非洲、大洋洲、南美洲中部、北美洲北部以及亚欧大陆北部;主要碳汇高值区域分布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森林地区以及全球主要热带雨林地区。

《报告》认为,全球碳源汇是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的共同结果,需通过加强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从而控制碳源排放量,增强陆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减缓全球大气CO2浓度的增长。

“丝绸之路经济带”应防范人口增长和农牧业发展造成的生态风险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状况及态势”是对2015年与2017年度该专题的延续与深化。

“丝绸之路经济带”农牧交错带植被生长状况主要受水分条件的影响,在2000—2017年间,大部分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基本稳定,无显著退化现象。《报告》建议防范因人口增长和农牧业发展造成该区域潜在生态风险加剧。

“海上丝绸之路”典型海岸带土地覆被变化区域分异性显著,人工岸线、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天然林地逐渐减少,生态脆弱性加剧。《报告》建议控制海岸带农业发展规模,加强红树林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修复工作,维护其生态环境的稳定。

《报告》显示,重大工程建设大幅提高了沿线交通通行能力,完善了“一带一路”整体互联互通格局,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增长;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科学施工,保障了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以及生态景观的联通性与河流水系的完整性;建议未建工程项目进一步优化选线,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尽可能避开沿线的自然保护地。

我国稻谷进口将保持略增势头

“全球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至今已连续4年发布。本年度继续围绕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全球大宗粮油作物(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生产形势,对全球农业气象条件、全球农业主产区粮油作物种植与胁迫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产量约28.35亿吨,较2016年增产1.8%。其中小麦同比下跌0.5%,玉米同比增长2.5%,大豆同比增产2.4%,水稻同比增长1.0%。2018年全球小麦产量为7.02亿吨,同比减产2.4%;全球玉米预计同比略减产0.1%,大豆预计同比减产约1.0%,水稻预计同比增产约1.7%。

《报告》同时显示,2017年全球大宗粮油作物供应形势稳中有增。其中,全球小麦供应量约5.33亿吨,较2016年小幅增长;全球玉米供应数量达到历史最高,为7.79亿吨;全球大豆供应量达2.63亿吨,较2009年增加约42%;全球水稻供应数量达4.28亿吨,与2016年基本持平。

2018年大宗粮油作物品种进口有增加趋势。《报告》预计我国小麦进口增长3.4%,出口减少7.8%,进口量将略增;其中,玉米进口增加24.6%,出口减少9.4%;受目前全球玉米供需形势仍然宽松,价格有下行趋势,且养殖业需求旺盛等因素影响,预计2018年玉米进口将稳步增长;稻谷进口增长5.6%,出口增长24.7%,且由于国内外价格差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的影响,稻谷进口将保持略增势头;大豆进口减少0.8%,出口减少3.0%,受国家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实施及国际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预计2018年大豆进口将略有减少。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