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县全景
中国报道讯(刘香亭 报道)坚持理论自信,抓好党建工作,坚持文化自信,做好新动能转换。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惠州市龙门县委、龙门县人民政府在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指引下,所做的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促进了全县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抓好创文工作,讲好中国故事
抓好创文工作的深入,注重用党的精神指引。龙门县委书记陈伟良说:深入党建工作抓牢,落实党的政策到位。通过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龙门的硬件和软件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龙门有了“天翻地覆、脱胎换骨”的变化。
近几年来,龙门县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全县上下形成浓厚的文明氛围。如今,在好人文化的带动下,龙门县身边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获评“中国好人”奖项3人,“广东好人”奖项4人,“惠州好人”奖项57人。
今年6月28日在中共龙门县委党校正式开馆的“政治生活馆”,主要为全县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提供红色传承等多种形式的政治教育服务。
“我们希望给基层党员打造一个能够严肃而又活泼进行组织生活的地方。”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吕令天说,自开馆以来,馆内组织生活厅基本都被预约满了,企业、基层组织来这里进行主题学习。
通过党务知识抢答互动平台、“唱支红歌给党听”多媒体系统等信息化手段,深入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基层党建亮点做法和身边优秀共产党员事迹等活动形式。使全县基层党组织充满了活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提升。
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抓手,龙门探索形成了“两规三联一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两规三联一法,即以村规民约、家规族训为核心;以“党员联系农民户、乡贤联系创业户、律师联系法律需求户”为依托;以“四民主工作法”为基础,打造一批“德治、法治、自治”三位一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现代化新农村。
全域谋划“三轴两园一基地”;部署“政治铸魂”“核心统领”“达标创优”“头雁培养”“党务优化”“担当作为”“乡村治理”“正风肃纪”“基础保障”和“主体责任”等10大工程;研究出台《美丽党建规范标准体系》;主题党日制度,农家党校,惠民讲师团……如今,龙门县探索出一条龙门特色的党建之路,全面推动龙门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化、创新化建设。
今年8月,在广东惠州市委政法委开展的“2018年惠州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10大项目”征选活动中,龙门县“两规三联一法”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荣获项目冠军。
目前,龙门县社会治理模式由“单一”转向“多元”, 通过提高支部的政治引领力、组织覆盖力、群众凝聚力和发展推动力,切实解决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龙门县政治生活馆
夯实干部作风,服务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制度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夯实干部作风,服务产业经济融合发展。这是龙门县委县政府实现新时代发展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大举措。2017年以来,龙门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推动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扩能增效和发展赶超,全力打造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绿色化生态工业园。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在大力推进了建成区内容貌综合整治、道路整治、各类摊点“穿衣戴帽”、园林绿化整治、企业外观形象综合整治、园区文化氛围、营造园区营商环境等12类共36项的文明创建和投资营商环境打造工作,通过“百日攻坚”实现了园区面貌焕然一新。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产业园书记、主任钟伟锋说:2018年,产业园紧紧围绕新确立的电子信息、新材料、大健康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抢抓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广州本轮中高端产业外溢的机遇,全面对标深圳、对接广佛开展精准招商。截至目前已引进24家企业落户,合同投资额89.27亿元,其中新签约企业18家(6家企业正在做IPO主板上市准备),总投资额85.57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落户,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在提高项目建设服务效率方面也进行了创新探索。在过去第一轮行政审批改革从235天改为186天的基础上,园区管委会将园区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整合为注册登记、用地报批、建设报批三个工作流程并联同步实施,项目审批再提速50%以上,使入园项目从签约到进场动工时间,从原来改革后的186天压减到90天。
钟伟锋介绍,为确保签约项目及早落户建设,园区管委会提前介入,会同县国土资源局、住建局、财政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部门,制定挂图作战表,明确责任单位及各项工作完成时间节点。建立了由县领导、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具体落实人组成的“微信督战群”,按照拟定工作完成时限,每天汇报、跟踪、督促工作推进情况,环环紧扣抓落实,有效推进合一空调等10宗项目从确定选址到土地挂牌一个月内完成,创造龙门项目服务审批速度。
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书记、主任钟伟锋向媒体团介绍园区情况
发展南昆山旅游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龙门的天蓝、南昆山的山绿,十字河的水甜。到过南昆山旅游的人都有这种感慨。
绿色生态,也赋予了龙门全域旅游的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龙门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坚持保护好生态环境,守住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成为珠三角环境质量最好的县域。
龙门南昆山,这里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十字水生态度假村就坐落于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腹地。在这里,传统客家夯土墙与竹子融合而成的建筑工艺,使得自然与文化和谐共生。负责人介绍说,十字水以“全球本地化”为设计理念,已成为龙门生态旅游的名片,同时获得“绿色环球21可持续设计达标评估”认证和“全球景观设计大奖”。
龙门南昆山管委会主任刘业丰说,龙门正以环南昆山为龙头,践行绿色发展要求,以打造“生态和品牌驱动型的中国县域旅游样板县”为目标,不断挖掘乡村、民俗等地域文化宝藏,科学利用地方森林、温泉等生态优势,文化与生态相辅相成、“内外兼修”,旅游业发展为山区的崛起开辟了康庄大道。
早春祈福,盛夏觅凉,田园醉秋,冬日恋“汤”,在龙门,四季都有着别样的风光。“龙门要错位发展,就是要把当地的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发展当中既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更要开发利用好,并在此基础上提质提效,发挥好龙门的生态优势。”陈伟良说,近年来,龙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推动建设“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依托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方面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七年位居全省10强。
目前,龙门正在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坚持以“一镇一色、一村一品”为导向,继续推进旅游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以“精准扶贫、旅游富民”为导向,继续推进旅游扶贫示范点、旅游扶贫产业带的建设;以资源整合为纽带,助推“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以景区创建为带动,促推旅游核心竞争力提升;坚持绿色崛起,以生态为引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打造中国最美县域旅游样板县。
南昆山十字水生态度假村
多管齐下 振兴乡村
在龙门天堂山南麓、天堂湖之下,这里有着两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随着年轻人的离开,上围村与周边的村子曾经一度荒芜凋敝。但这一切都随着陈昭和爱树民宿团队的到来,悄悄发生着改变,古村正慢慢苏醒过来。
“我们将当地传统的客家韵味糅合在现代设计之中,在历史感和现代化之间取得完美平衡,让每一位客人,尽可能享受村落古朴的历史韵味和便捷的现代生活设施。”爱树民宿团队的总经理陈昭介绍说,整个山居坐北朝南,视线开阔,庭院面积2000余平方米,除了拥有24间精品民宿客房,还会配备大量的公共空间和户外活动场所。
上围村爱树民宿
在爱树,屋顶的瓦片收集自原来村屋的旧瓦片,院子里的石磨搜集于荒废的村子。这里有干净的空气,清澈的溪流,灿烂的星空,和美丽的风景。“村子的居民会把自己的农产品放到我们这里供游客购买,平时对面村子三位老人也会走过来玩。”陈昭说:他们希望借由爱树这个空间活化这个古老的村落群,让爱树成为村子的公共空间。
在龙门乡间,活跃着许多如陈昭一样的年轻人,他们或大学刚毕业,或在外工作多年返乡创业,带着新技术、新理念融入田间,振兴乡村是他们共同的心愿。
2018年,龙门县提出了“美丽经济、美丽乡村、美丽心灵、美丽服务、美丽治理、美丽党建”等“六个美丽”目标,多管齐下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3+3+X”模式统筹新农村建设,编制完成并实施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与53个省市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辐射提升全县新农村建设水平。持续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在美丽乡村“三大行动”中,蓝田瑶族自治乡的上东村不仅改善了村基础设施,还凭借生态优势成为全市生态村创建示范点。上东村村委、村班子还精准帮扶思路,通过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公共服务平台、规范发展自然村村民理事会、完善金融扶持措施等举措,着力将上东村打造成为农村综合改革示范点。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