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当尽量抓住这个可能实现缓冲的时间段,以便争取更长的战略发展期,尽可能避免过早与美国摊牌。毕竟,和美国对抗并不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2月1日晚,在全世界的高度关注下,中美元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双方都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会晤”。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更是明确表示:这次会晤“达成了重要共识,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
▲12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共进晚餐,举行会晤。
中美元首会晤结果符合预期
纵观此次元首会晤所达成的原则性共识和具体成果,应当说大体符合之前人们的预期——既没有让人惊喜的突破性进展,也没有出现令人担心的糟糕局面。
其最大成果是双方同意暂停加征新的关税,防止两国间贸易战进一步升级,并在未来三个月就相关问题进行谈判;双方同意“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为了达成这些共识,中美双方都作了一些承诺。
特朗普政府同意把明年1月1日起将2000亿美元产品的关税从10%提高到25%的决定向后推迟60天,从而给双边谈判并达成妥协留出时间和余地。针对近期美方限制中美人文和教育交流的传闻,特朗普还表示,美方欢迎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美方还表示,美国政府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意味着咄咄逼人的特朗普政府同意先通过谈判和磋商来解决经贸纷争。
▲王毅就习近平同特朗普举行中美元首会晤进行了中外媒体吹风。
中方作出的承诺包括:其一,愿意根据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程以及国内市场和人民的需要,开放市场,扩大进口,推动缓解中美经贸领域相关问题;其二,中方将对芬太尼类物质进行整类列管,并启动有关法规的调整工作。
双方谨慎作出的承诺,足见此次首脑会晤成果来之不易。最好的结果自然是双方取得突破性成果,结束贸易战。这当然是一种良好的愿望。最差的结果则是中美争吵依旧,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贸易战继续升级,以致于中美两败俱伤。
▲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就中美元首会晤在经贸问题上达成的共识做三点补充。
接下来的谈判会朝着哪个向度转变尚难以断言。不过,鉴于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的目的颇为复杂,甚至不乏经贸之外的动机,仅靠一次元首会晤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非常小。特朗普团队对华态度强硬,要价很高,加上特朗普秉性善变且愿意剑走偏锋,因此不能排除特朗普继续对华施加更大压力的可能性。
事实上,之前特朗普就公开表达过对中方清单的不满意之处,彭斯在APEC上对中国充满火药味的言语,以及彼得·纳瓦罗等重量级官员的强硬表态,都预示着未来经贸谈判绝不轻松。当然,出于各自国内政治的考量,两国高层也不愿看到两败俱伤这种最糟糕的局面。
中美贸易战缓解的“时间之窗”
当前,特朗普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中方不会轻易让步,尤其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因此美方不可能实现其所有的目标。这就会迫使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更加现实一点。
其二,如果任由贸易战继续打下去,那么进入2019年后,美国对华贸易战的恶果会进一步显现。由于关税大幅提升,美国国内物价势必上涨。而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和底层民众对于物价尤为敏感。一旦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明显增长,反而家庭负担加重,那么中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就会上升。在这其中,不乏支持特朗普的选民,包括白人蓝领工人家庭。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升级,美国工商阶层的焦虑也会上升,担心他们的在华利益受到重大伤害,那么这一阶层就可能不再犹豫,会通过多种途径对特朗普政府施加压力。而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预测,美国经济将在2019年步入下降通道,并在2020年陷入经济周期的低谷。
其三,结合目前美国股市高位震荡向下的背景,寻求连任的特朗普将会越来越感到巨大的压力。
综合这些因素,特朗普有意结束中美贸易战,见好就收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从现在起至明年秋天正式进入2020年总统大选周期之前的一年左右,将是中美达成和解、结束贸易战的“时间之窗”。
我们应当尽量抓住这个可能实现缓冲的时间段,以便争取更长的战略发展期,尽可能避免过早与美国摊牌。毕竟,和美国对抗并不是我们的战略目标,我们的战略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朗普面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见好就收可能会主导特朗普的对华心理。
中美竞争与博弈将会持续
据报道,两国领导人指示双方经贸团队加紧磋商达成协议,以取消今年以来加征的关税,推动双边经贸关系尽快回到正常轨道,实现共赢。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目前中美所达成的共识还相当有限。随后双方展开的实质性谈判既十分关键,也必然是一个艰苦的讨价还价的过程。我们甚至不能排除未来中美贸易战进一步升级的可能性。
其一是美方手中“301条款”的大棒依旧高悬;其二是特朗普团队中对华强硬派占据了多数,反复无常也是这届政府的一大特色;其三是美方的要价很高,胃口很大。目前美方打贸易战的思路和特朗普在《交易的艺术》一书中所表述的手法如出一辙。
就美方的要价而言,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来分析:
其一是美国的要求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目标有一定相互重叠的地方,比如减少贸易逆差、开放市场、发展市场经济和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等。双方在这些领域可以相对容易地形成一定的共识。
其二是中美可以通过讨价还价来达成相对共识,诸如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
其三是涉及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乃至政治体制安排,诸如国有制主导地位、共产党的领导等,这些是中方不可能做出让步的领域。在谈判中,中方应及早明确表明自身的立场,免得美方有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中美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进而使得贸易摩擦缓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也不能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抱有盲目乐观的态度,必须对最坏的场景比如中美经济“脱钩”或高科技领域的“局部脱钩”抱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即使中美通过谈判达成妥协而使得贸易战缓和,但仍需知道的是,随着中国产业的不断升级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和摩擦将会常态化。
撰文 / 袁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美国外交室主任、研究员)
编辑 / 李刚、亚楠
视频 / 央视新闻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