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新一轮中美磋商开幕!延长最后期限可能性大增……

发布时间:2019-02-15 10:03:59 推广来源:百万庄通讯社

如果谈判延期,即表明特朗普从原来追求绝对利益的强硬立场上有实质性后退,意味着接下来两国谈判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大增。

▲ 今天(2月14日),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北京开幕,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分别领衔中美代表团参与磋商。三天前,两国已在北京启动了最新一轮副部长级磋商,旨在制定包括任何贸易协议的执行机制在内的技术性细节。

本次谈判,中美两国谈判代表的重点是制定一份贸易协议总体框架,以便两国领导人在可能举行的峰会上最终敲定协议。从目前来看,谈判仍难言一片坦途,但最后期限推延的可能性增大。

中国有诚意,美国有压力

对于尽快通过谈判解决贸易摩擦,中国方面充满诚意。中国政府一直表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中国有诚意就解决中美经贸分歧开展积极和建设性的磋商和对话;中美经贸摩擦对双方和世界经济都不利。

2018年以来,中国在降低关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推动“一带一路”合作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这既展现了中国对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视和诚意,也使中国在谈判中拥有了更大底气和回旋余地。

就美方而言,贸易摩擦对美国市场的冲击日益显现,特朗普面临其国内越来越大的解决中美经贸摩擦的压力。2018年12月,美国股市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糟糕的一个月,这让美国政府感到担忧;美国企业研究所学者詹姆斯·佩索库基斯称,虽然就业增加和工资上涨是美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迹象,但美国不可能长时间不受贸易战的拖累。

现在,特朗普这样的保护主义者不得不开始怀疑是否真的很容易赢得中美贸易战。事实上,最近几位总统经济顾问都游说特朗普尽快与中国和解。以此来看,中美贸易谈判的氛围开始变得相对轻松一些。

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磋商,中美两国虽已就一些问题取得一定进展,但谈判仍面临一定挑战,前景谨慎乐观。本轮谈判,关于美国要求中国进行结构性改革以及中美协议细节的谈判和后续的落实并不容易。

或延长最后期限,

为元首会晤铺路

现在,距离3月1日的最后期限仅剩半个月,谈判时间紧迫,面临较大压力。鉴于此,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在考虑延长贸易谈判期限。最近,白宫已经放出谈判可能延期的消息。

对于延期,特朗普可以找出一些解释理由而不影响信誉。比如说,两国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细节没有敲定,需要两国元首授权继续推进谈判。如果谈判延期,即表明特朗普从原来追求绝对利益的强硬立场上做出了实质性后退,意味着接下来两国谈判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大增。

目前来看,形势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发展。2月13日,特朗普亲口称:“如果我们接近达成协议,即我们认为可以达成一项真正的协议,而且这样的协议有望达成,我可以看到自己愿意放宽一点期限。但总的来说,我不倾向于这么做。”

特朗普还表示,中美贸易谈判“进展非常顺利”,希望达成“真正的协议,而不是在一年的时间里看起来很体面的协议”,“我预计会在某个时候与习近平主席会晤”。

在中美试图通过谈判和对话解决贸易争端之际,特朗普的表态进一步释放出和解信号。彭博社认为:特朗普的言论表明,他愿意给中国更多时间达成协议,以避免可能带来的贸易冲突;中美贸易战使全球经济蒙上阴影,延长最后期限为两国元首可能敲定协议的会晤铺平了道路。

着眼竞选连任,

独属特朗普的困境?

特朗普对中美贸易谈判最后期限延时的松口,背后有其争取大选连任的政治考量。事实上,推动达成协议是在特朗普开始谋划2020年竞选连任之际出现的。

在特朗普看来,他通过减税和放松监管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和就业,但贸易战开始破坏对其政治财富非常关键的领域,包括传统上支持共和党的农业州。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企业和国会议员希望,在双方解决美国提出的中国进行重大结构性政策调整的要求之际,加税升级的计划能够推迟。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称,虽然美国政府已争取到中国在增加购买美国商品以逐渐缩小贸易逆差方面做出一些让步,但仍难以争取到中国对于重大结构性改革的承诺,在这方面可能需要更多谈判。

美国要求中国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有些是很难退让的,稍有不慎谈判就会陷入僵局。

特朗普为兑现诺言,在90天期限内达不成协议后可以对中国商品再度加征关税。但他若如期征税,虽然履行了诺言,却也意味着中美翻脸。除非中国不报复,或者特朗普准备和中国打一场全面“冷战”并在未来两年里能战胜对手且不会对美国造成太大影响,否则他在2020年的总统大选中选情堪忧。

相较之下,在谈判出现重大进展的情况下,延长谈判最后期限,甚至亲自出面敲定协议,对特朗普的选情更为稳妥有利。可以说,当前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很大程度上着眼于竞选连任,这是独属于特朗普作为总统的困境,是其他人所没有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无论近期双方达成何种协议,中美贸易摩擦始终是一个长期问题,可以短期“治标”,却难长期“治本”。这是中美两国经济结构、消费习惯、发展方向等诸多因素造成的结果。当前中美贸易差额巨大,实现贸易平衡需要较长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各种摩擦难以避免。

撰文 / 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世界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编辑 / 李刚

校对 / 聚慧

图片 / 网络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