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监管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首都民营企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15 15:42:4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谢智华 王哲 报道)去年以前,北京银保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银保监会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立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四个中心”定位,以强监管、严监管措施督导金融机构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有效促进银行业保险业与民营企业深度融合、互信共赢,为推进首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创新创业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撑。

2月14日,2019年第6场(总第204场)银行业保险业新闻例行发布会在京召开。北京银保监局党委委员蒋平以“监管有力度,服务有温度——监管引领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首都民营企业发展”为主题,介绍了北京银保监局引领辖内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关情况。共同参与本次发布的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展,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泽。

据介绍,北京银保监局深入贯彻中央和银保监会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为民营企业融资纾困的工作精神,充分结合首都功能定位和北京地区民营企业特点,着力疏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构建互信共赢的“银企命运共同体”,积极打造普惠金融服务金字招牌,推动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减费降本。截至2018年末,各中资银行对北京地区民营企业的主要表内外业务规模达1.16万亿元,其中贷款7070.63亿元,持有债券6.51亿元,表外业务4520.70亿元,共支持民营企业27294户。

在深入走访了解民企诉求、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以及完善监管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陆续出台及与相关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股票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续贷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深化北京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引导银行机构更为规范有效地支持企业融资周转“无缝衔接”。2018年,北京银行业对小微企业续贷业务累计发放256.67亿元,贷款余额257.11亿元。完善考核监测,促进小微贷款“增规模”。制定推进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完善小微企业信贷投放考核机制、成本监测机制和通报机制。通过细化落实尽职免责条款,形成对民营企业“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2018年末,北京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986.38亿元,同比增长15.23%;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90.68%,同比提高2.3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5.72万户,同比增加5.95万户。中资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考核整体达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信贷计划。设定利率目标,规范服务收费,推进小微贷款“降成本”。14家法人银行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逐季稳步下行,四季度平均利率水平比年初下降13个BP,整体完成利率压降工作目标。北京地区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超过1个百分点。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政策及“两禁两限”要求,常规服务收费“能减尽减”,主动为企业让利。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与市政府相关部门实地走访调研北京地区多家民营企业,将企业的共性需求上升为普惠政策。局长带队组织银行机构上门为企业送“服务包”,推动银行“一企一策”完善金融服务方案。目前,北京多家银行能够将非抵质押类小微贷款的审批放款时长控制在1周以内,个别银行线上业务已实现小微贷款“T+2”审结、“T+0”放款。

完善融资服务架构。推动法人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京分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分部。各行均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民营企业融资业务发展战略,并建立了相关组织领导体系。落实信贷资源和定价倾斜政策。适当提高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授信业务考核权重,健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对小微企业执行优惠利率。实施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倾斜政策,加大对科技类、“十大高精尖”领域优质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凝聚行业合力推进专项工作。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组织人保、平安、太保等大中型保险公司成立责任保险及科技文创保险两个专项工作组,协调推进保险业支持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各项工作。

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核心技术,改造升级银行传统风控体系、信用评价模型和产品营销模式,有效延伸服务半径、降低获客成本、解决授信环节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鼓励银行机构发行小微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放宽发行条件,将小微企业贷款的基础资产由单户授信100万元及以下放宽至500万元及以下。引导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拓宽服务民营、小微企业融资业务范围。批准多家非银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展债券承销业务和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支持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北京地区已有17家财务公司获得延伸产业链金融业务资格,年末业务余额166.99亿元,服务产业链上游小微企业1234户。创新智能化的现代金融服务模式。率先推出全程在线办理业务的新型直销银行模式和社交型金融服务模式,完善电商交易服务模式,突破银行倚重实体网点的传统经营模式,大幅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客户粘度。全面提升保险保障水平。加强产品设计、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对生产型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保障。发展投标保证保险,累计帮助民营和小微企业减少招投标资金占用8200万元。

依托北京市“部市合作”机制,陆续出台或联合出台加强科技金融创新、推动首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专营组织机构创新发展等实施意见,引导银行业构建科技金融六项创新机制,完善专业化经营组织体系,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法人-分行-特色支行”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初步成型。成立北京中关村银行和浦发硅谷银行北京分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和民生银行分别设立中关村分行,中关村示范区内设有各类银行网点941个,其中特色支行近百家。保险公司设立多家专门机构直接对接服务中关村园区和亦庄经济开发区企业。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日益丰富。创新“瞪羚诚信贷”“科技信用贷”“智权贷”“软件贷”等更加契合科技企业“轻资产”等特点的专属融资产品,提供更多无抵押信用贷款和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创新科技保险险种,累计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520家•次,提供风险保障2318.75亿元,赔付支出4664.38万元。涵养科技金融“生态圈”。整合银政、银企合作资源,创设“创新孵化器”、“创业咖啡馆”等新载体、新业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集投资融资、上市辅助、财务规划、政策咨询等于一体的全方位综合化服务。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北京科技金融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近三年,北京银行业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过1.6万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3万家,对科技型企业贷款投放规模年均增速达44.3%,其中对中关村示范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占比达91.3%。累计为“三大科学城”建设提供表内外融资超过1000亿元。截至2018年末,北京银行业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5900.45亿元,贷款企业户数近7489户,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6691户,占比89.3%。聚焦服务“硬科技”企业,支持中关村“十百千”企业贷款余额超千亿,支持“瞪羚企业”贷款余额近800亿元。

截至2018年末,北京地区开展“银担合作”的融资担保机构5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49家,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771.81亿元,其中用于中小企业的融担贷款余额占比77.49%,惠及中小企业6443户。推进“银税互动”加大优质企业信用贷款投放。2018年累计发放“银税互动”39.7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33.41亿元。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