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记者王哲)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向贫困发起总攻,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今年是脱贫攻坚关键一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禧云国际董事长刘延云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积极性的提案》。他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应该推出相应政策激励民营企业参与扶贫,推进扶贫与产业的对接,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有效助力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
由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会发起的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三年来,已有7.64万家民营企业帮扶到8.51万个村,带动和惠及973.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取得了显著的帮扶成效。刘延云认为,民营企业是国家扶贫大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踊跃投身脱贫攻坚,帮助众多贫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是民营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
记者了解到,此前刘延云一直关注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去年也曾提出产业扶贫的相关提案。近年来,刘延云本人也带领千喜鹤、禧云国际两家企业在河北、贵州两地开展扶贫工作实践。2017年末在河北省隆化县投入5300余万元建设养牛场及配套设施,2018年9月建成投产,出栏肉牛9600头,带动3000户农户增收;2018年3月末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扶贫工作,累计投入9500余万元,帮助销售农副产品,助力“黔货出山”。截至2018年底,实现农副产品销售收入7亿元,帮助7万名农民脱贫致富,培养300名农业合作社带头人,并初步探索出“企业+政府+合作社+农户”的“毕节扶贫模式”。刘延云还探索科学助农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建立起农副产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销售的供应链体系,实现了产供销O2O模式对接。
刘延云告诉记者,他从自身和其他民营企业的扶贫实践中感受到,目前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事业还存在一些影响参与积极性的实际问题:第一,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事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政治觉悟和家国情怀,从政策层面对参与扶贫民营企业进行更加优惠政策扶持的力度还不够大;第二,政府对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目前大都是以市场化运作为由,任其自我发展,甚至是“自生自灭”,给与特殊关注、重点扶持、优惠服务力度还不够大。
为更好地激发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事业的积极性,刘延云建言:国家应在政策支持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吸引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政府各级各部门从政策层面,进一步为参与脱贫攻坚事业的民营企业给予更优惠的政策,通过政策吸引、政策支持、政策导向,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脱贫攻坚事业;在服务企业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对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应该更大。各级政府应想方设法对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政府企业共同体,让这些企业在当地发展得更好、更快、更大,让企业参与扶贫的信心更加坚定,从而更好地带动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
同时,刘延云还建议应多管并举振兴农村经济。他指出,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入快车道,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更在当下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凸显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刘延云在《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提案》中建议要规范合作社内部管理,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孵化出更多的乡村企业家群体;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农民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带动农民增收多、管理规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鲜明产业特色合作社倾斜。
在贵州实施扶贫工作的一年中,刘延云发现农民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年龄结构偏于老化,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同度较低且新型职业农民尚未形成规模。他在提交的《关于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的提案》中,建议营造良好氛围,增强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同感,吸引更多的劳动者自愿从事农业产业;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财政方面的支持,建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统筹用于培育全过程各环节支出;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如探索推行“学校+农户+基地+公司”产业联动培训等教育培训模式。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