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胜:以立法形式保护长江

发布时间:2019-03-07 15:15:44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春侠)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5年后再次视察湖北、考察长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问诊,使长江大保护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3月6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湖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宜昌市市长张家胜表示,一年来,宜昌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壮士断腕的力度、以立法的形式推进化工转型升级,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交出了一份成果丰硕的答卷。

张家胜介绍,化工产业是宜昌的支柱产业,为了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宜昌既做减法,也做加法。一方面,宜昌强力推进沿江134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地耗下降5%、水耗下降7%。同时,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发展,引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目前,新兴产业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8.2%。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5%,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在此基础上,2018年宜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破解“化工围江”的阵痛中迎来“绿色蜕变”。

此外,宜昌还出台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新举措:出台国内首个地级市环境总体规划,并以人大立法形式对黄柏河全流域及城区34块绿地、8处山体、2处水域进行永久性保护;实施《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和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在全国率先实行河湖长制,市内183条河流、11个湖泊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全覆盖,对每一条河流和湖泊都制定了责任清单,真正实现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把“河湖长”制落到实处。地方立法、综合执法、生态补偿、智慧治河……一系列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新举措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成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经验更是在全省进行推广。

张家胜说,一年来,长江宜昌段干支流两岸岸线复绿178公里,生态复绿3.95万亩;宜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4天,同比增加16天;长江、清江等重要河流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保持优良。长江渔政部门组织的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指标生物江豚,在长江宜昌段的数目已经恢复到15头左右,且至少有3个家族,表明宜昌江段水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