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宜居宜业宜游,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

发布时间:2019-03-08 14:15:20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从2月18日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到3月1日粤港澳大湾区八项新政推出,全国两会期间,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一大重点话题。

事实上,从去年两会开始,不少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已经开始纷纷建言献策。3月6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郭卫民就表示,去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递交了很多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提案,其中有158项被立案。

面对记者提出的“今年会采取哪些重大的举措去落实这个纲要,去推进大湾区的建设”的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正在按照部署抓紧推进“1+N”规划体系、“1+N”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最近正在抓紧细化具体工作方案,一项一项抓好落实,重点有两大方面:一是要在创建国际科创中心方面,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二是重点推进有利于港澳居民进出内地和到内地发展的便利措施。“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大湾区的九个市和香港、澳门,都有比较好的基础,三地密切配合,将产生‘1+1+1远远大于3’的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长期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2018年全国两会上,他提交的6份提案中有4份与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朱鼎健今年两会期间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去年所提的4份提案中有很多具体的建议在规划纲要中都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教育、人才的交流上,这让他非常自豪与兴奋。

朱鼎健表示,他在《以多种方式加深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中提到要由三地政府机构的教育部门牵头,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生长期交流计划,在规划纲要里体现为“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又如他在《关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高校互动合作的建议》中提到,促进大湾区三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合作交流,为创新制造业培养更多“蓝白领”人才,在规划纲要体现为“支持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朱鼎健表示,大湾区的发展不仅是要在经济上对标一流湾区,重点是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湾区,要在整体综合实力上、在人文实力上,对标世界三大湾区的水平。

在自己最为熟悉的旅游领域,朱鼎健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城镇化的一部分,可以拉动内需与消费、创造就业岗位,推动精准扶贫,助力区域发展。朱鼎健建议,要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旅游实体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建议政府在土地、财政等方面有更多针对旅游景区、目的地投资建设运营的配套政策支持,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先试。

旅游产业作为一种特殊实体经济,投入大、周期长、盈利难,当前,我国旅游产业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项目微乎其微,特别是一些大型景区、旅游目的地项目投资额极大,但回收期长、回报率相对较低,甚至常年运营“只赚吆喝不赚钱”。朱鼎健指出,当前我国土地管理及分类标准中,一级、二级类中都没有“旅游用地”分类。实际开发中,一般旅游景区或园区土地在招拍挂时,用途一般是套用一级类“商服用地”中的二级类用地,如:零售商业、餐饮、旅馆以及其他商服用地。“这并不能准确反映旅游景区和园区业态,且土地成本过高,不利于资金进入。”朱鼎健建议,在土地来源上进行创新,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发展旅游产业,增加一项“旅游用地”地类,在地价上科学反映旅游景区投入产出规律,鼓励更多社会资本以及外来资本投入建设运营旅游景区,这方面可以在粤港澳大湾区进行试点,然后可以把相关经验向全国推广。

记者了解到,从2015年开始,我国试点“三块地”改革,即农村土地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由于将实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不仅扩大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应规模,还能大大降低企业拿地成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完整体现“三块地”改革内容,即推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果。

朱鼎健表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民俗文化,顺理成章发展特色旅游小镇、农业旅游综合体等,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降低旅游业土地成本,建议在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过后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出让、出租等多种方式进入旅游市场的细则,重点做好规划调整和控制。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