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记者王哲) “小零食,大使命。”被称为“零食代表”的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食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全国食品行业国内外主营收入超过十万亿元,这在所有行业中是唯一的。”张学武表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近年来,全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连续保持2位数以上复合增长率,预计到2020年,休闲食品行业整体市场规模接近2万亿元。
与统计数字相悖的是,我国食品工业行业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如部分生产基地“小、弱、散”、绿色高新精深加工与粗放生产方式并存、自主品牌培育不足。张学武认为,要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才能为中国食品工业争得国际话语权,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张学武在欧美发达国家出差时,在一系列调研中发现,除了一些华人超市外,国外主流超市陈列架上基本没有中国产食品,而欧美产品占据主流,日韩产品也有一定份额。在他看来,这是中国食品工业品牌力薄弱的一个直观例证。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2017年为1.7:1,而美国约为3.7:1,日本高达11.7:1。这项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它说明了我国农产品深加工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期水平。中国食品工业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强而创造能力不足,张学武认为,是加强食品科技创新能力。
张学武表示,制约食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原因主要有:食品科技研发投入强度不足、食品科学基础性研究相对薄弱、产业核心技术与装备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明显不足等。“杀菌、均质、干燥、离心机、灌装、储藏保鲜等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欧美、日本等国家输入。”张学武说,“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无菌处理和包装技术,40年代出现的超高温瞬时加热技术(UHT),造就了大批果汁饮料和乳品国际大公司,我们也需要科技引领造就我们自己的国际食品大品牌。”为此他建议,加大对食品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投入,引导食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向制造业看齐。“打造食品科技战略创新基础平台,强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三者在产、学、研的整体融合,重视食品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张学武说。
张学武通过多年的调研发现,在人们愈发关注健康的大前提下,坚果类产品、果干、果肉类产品近年来成为全球热销的食品。而受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以及历史起源、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目前市场产销量巨大的碧根果、开心果、榛子、腰果、杏仁、夏威夷果,主要产自美国、巴西、墨西哥、澳大利亚等美洲、澳洲国家。
随着近年来全球坚果、水果类产品消费需求的急剧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因独特的土壤、气候等环境要素,其坚果、水果等农产品资源优势逐步凸显,“如肯尼亚的夏威夷果,越南、莫桑比克的腰果,伊朗的开心果,土耳其的榛子等,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榴莲、山竹、芒果等。受制于独特的土壤及气候等环境因素,这些坚果、水果目前在我国尚未有种植,或者种植规模、品质差距甚远。”张学武说。
张学武分析指出,一方面,因为历史发展的原因以及需求的不确定性,以上大部分国家优势品类的坚果或者水果规模化种植、农业产业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乃至全球休闲食品消费市场的进一步蓬勃发展,优质、充足、持续稳定的原料供应对于我国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全球化发展尤为重要。
“全球第一茶叶品牌‘立顿’,是无可匹敌的超级茶企航母,年产值达到数十亿美元,茶叶主要来源于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等国家。不产一两茶叶的英国诞生了全球第一茶叶品牌,就是通过他国原料资源打造国际品牌的经典案例。”张学武说。
从进一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有效促进当地民生发展、经济发展;同时从大力促进国内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满足国内、国际消费市场需要,提升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张学武提出建议:
根据我国规模以上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原料需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其资源优势品类签订长期农产品战略供应协议,把以上区域作为我国相关食品产业前段种植基地。
组建由国内精深加工龙头企业采购、品控人员、国内农业专家、国际农业专家组成的小组,从品种甄选、种植、采收规范建立、到验收标准确认等环节,全方位指导帮扶其农业产业化发展。
针对国内食品精深加工规模企业进口原料,给予互市贸易商品落地加工同等政策或者更优政策支持,同时给予产业扶持政策、品牌扶持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国际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加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