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西藏蔬菜看白朗,白朗是如何成长为“西藏粮仓”的?

发布时间:2019-03-29 10:17:35 推广来源:人民画报

“全国蔬菜看寿光,西藏蔬菜看白朗。”曾经只是传统农业县的日喀则市白朗县,近几年因蔬菜大棚生产而远近闻名,当地藏族农牧民也因大棚种植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98年,白朗县政府和山东援藏干部动员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并免费提供了大棚、菜苗和技术支持。20多年来,白朗蔬菜产业不断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方向阔步迈进。

西藏蔬菜看白朗,白朗是如何成长为“西藏粮仓”的?

长300米、宽20米的阳光果蔬大棚充分利用了青藏高原丰富的日照资源。这是草莓棚。

“白朗县果蔬产业带动4071名贫困群众人均增收4500元以上,向2765名贫困群众兑现分红资金276.5万元。”山东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白朗县委常委、副县长鞠正江说。

白朗县是西藏自治区粮食主产县、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享有“西藏粮仓”和“高原果蔬之乡”的美誉。如今白朗县把发展万亩有机果蔬作为发展重点,2018年白朗县新建高效温室4200亩,“计划今年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预计产值达4亿元。”鞠正江说。

西藏蔬菜看白朗,白朗是如何成长为“西藏粮仓”的?

山东省第八批援藏干部、白朗县委常委、副县长鞠正江。

白朗县果蔬大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县的扶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持。以白朗县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县城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实施流转土地为207亩,每亩2000元,每年支付给农户41.4万元,涉及农户57户300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户6人。建设过程中吸纳务工2.6万人次,发放工资520万元,解决30人长期就业,其中建档立卡15人,年人均增收5.4万元。

在白朗中农圣域农业生态园,一座座长300米、宽20米的阳光果蔬大棚里种植着黄瓜、草莓、人参果等不同蔬菜瓜果。潘多是中农圣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白朗当地雇用的员工,从小喜欢干农活的她,现在每月能挣5000元工资,而来这里工作之前,在家务农年收入仅有10000元。

西藏蔬菜看白朗,白朗是如何成长为“西藏粮仓”的?

藏族姑娘潘多对自己目前的收入很满意。

“我在这里工作不仅有不错的收入,更重要的是我还学到了现代农业技术,改变了农业经营理念。”潘多的话语中流露出工作带给她的收获。

西藏蔬菜看白朗,白朗是如何成长为“西藏粮仓”的?

白朗县果蔬大棚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增加收入、学习农业技术的机会。

“我们以往帮助农民提高收入的方式是直接给他们提供技术培训,这样做的好处是农民可以直接掌握农业技术,但问题是农民个体往往很难对市场和风险进行把握。”鞠正江说,“而这正是规模企业的优势。我们积极引入规模企业,鼓励并支持企业雇用当地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这样边工作边学习,既能让农民获得不错的收入,还能让他们掌握技术。”

“这种‘以工代训’的方式,提高了贫困农民的蔬菜种植技术及风险防御技能,最终增强其自主致富的能力。”鞠正江进一步解释道,“未来企业能更加专注于规模和市场,而把生产环节交给掌握了技术的农民。这是一种企业和农民都受益的模式。”

摄影报道 乔振祺/人民画报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