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国宝大熊猫跟法国的那些事儿

发布时间:2019-04-08 16:15:40 推广来源:今日中国

4月4日早上7点30分,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两只大熊猫“星二”“毛二”启程前往丹麦,入住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开展为期15年的大熊猫科研保护国际合作。

大熊猫一直被称为中国对外交往的“友好大使”,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友谊和相互了解。今年是科学发现大熊猫15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让我们透过一段尘封的往事,回顾一下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Pierre Armand David)在四川小城雅安科学发现大熊猫的经过,探寻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大熊猫从深山走向世界的历程。

▲ 邓池沟天主教堂里的戴维雕塑

1869年初春,一个叫阿尔芒•戴维(Pierre Armand David)的法国传教士,从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省的艾斯佩莱特市来到中国。

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的邓池沟,戴维第一次看到了被当地人叫做“黑白熊”的动物,他认为这是一次惊世的发现。就在当年,他将“黑白熊”的标本运送到法国,并向世界推荐了他的新发现。

这种被叫做“黑白熊”的动物,就是中国大熊猫。凭借当年戴维的发现和传播,四川雅安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命名地。

“我手上的这本《戴维神父日记》里,有神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宝兴县发现大熊猫的情景记录,这足以证明宝兴是大熊猫的科学发现地和模式标本产地。”多年来从事雅安熊猫故事和熊猫文化挖掘和整理,被誉为“熊猫记者”的雅安日报主任记者高富华说。

▲ 《戴维神父日记》里的大熊猫画像

阿尔芒•戴维在中国的惊世发现

1869年2月,当金黄的油菜花开满山坡的时候,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沿着成都盆地的边缘来到了宝兴县的邓池沟天主教堂。邓池沟天主教堂是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的罗安伯神父于1830年在此购买土地修建的。阿尔芒•戴维被任命为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父。

▲ 邓池沟天主教堂

1869年3月11日,戴维到山上一位教徒家做客,在这位教徒家中的墙上,戴维看到了一张黑白相间的兽皮,他觉得这是他看到的最美的动物皮毛,之前从未见过。看到戴维喜出望外的表情,教徒当即决定猎捕一直“黑白熊”送给他。当晚,戴维在日记中写道:“找到这种动物,一定是科学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 《戴维神父日记》

1869年的5月4日,教徒给戴维送来一只活体“黑白熊”。在邓池沟天主教堂内,戴维让当地木匠做了个大木笼,他将“黑白熊”关在木笼里并饲养起来,借此观察和记录“黑白熊”的生活习性。

就在戴维满怀欣喜,准备将这只“黑白熊”送到法国,向世界推荐这种新动物的时候,“黑白熊”突然生病而死。戴维无奈将遗体制成标本运往法国。

1869年底,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米勒•爱德华兹收到戴维从遥远的东方寄来的“黑白熊”标本,第一次见到“黑白熊”标本的米勒•爱德华兹惊呆了,因为他从未见过如此可爱的动物。

戴维神父在给米勒•爱德华兹的信中写道:“这是我发现的,‘黑白熊’肯定是熊类中的一个新种。”在爱德华兹仔细研究了这种动物的毛皮和骨骼以后,他发现戴维错了,“黑白熊”不是熊,实际上是一种新种类的动物。他在回信中告诉戴维:“你发现了一个新物种!”

“一张圆圆的脸,眼睛周围是两圈圆圆的黑斑,就像戴着时髦墨镜,而且居然还有精妙的黑耳朵、黑鼻子、黑嘴唇……这简直就是戏剧舞台上化妆的效果!”当时很多法国人这样形容他们看到的“黑白熊”,戴维因发现东方这一新物种,迅速成为法国乃至世界的“网红”。

▲ 碧峰峡熊猫基地里的大熊猫

“大熊猫信使”罗维孝的法国骑行

2014年3月18日,国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公司退休工人罗维孝,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天主教堂出发,一人一车,单骑前行,从中国到法国。此时距戴维第一次发现大熊猫,已经整整过去了145年。

罗维孝此次骑行的目标,是从中国的西南部到法国西南部,从大熊猫发现地到大熊猫发现者阿尔芒•戴维的故乡——法国西南部比利牛斯省的艾斯佩莱特市。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以大熊猫故乡民间文化信使的身份,对发现者的出生地做一个世纪回访。

从3月18日开始,罗维孝独自一人骑行在欧亚大陆上,途经四川、甘肃、新疆等地,行程4000多公里,于4月30日跨出国门,进入哈萨克斯坦。其后,他途经俄罗斯、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德国,于6月30日进入法国。

▲ 罗维孝骑行在法国街头

由于语言不通,罗维孝一路骑行都要靠肢体比划,找邮局盖邮戳、找饭馆吃饭、找旅馆住宿。一路上只要自行车上出现印有大熊猫标志的旗帜,就会有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围上来,拉着他与自行车龙头上的大熊猫图案合影留念。

从宝兴县到艾斯佩莱特市,两地相隔1.5万公里,要穿越欧亚大陆,途经好几个国家。这对于年过花甲的罗维孝来说,不仅要挑战自己的体力和毅力,同时还要克服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困难。途中,罗维孝多次遇险,两腿和两臂伤痕累累,自行车先后换了5个外胎、3个内胎。

一路上,无数好心人的相助,才让罗维孝顺利完成骑行。途经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拉时,他的自行车坏了,而当地人不是开小车,就是骑马骑摩托车,自行车很少见,华人华侨听说后,全城大搜索,硬是大海捞针,找到了相应的零配件,为他修好了自行车;在波兰的高速公路上受阻,是当地孔子学院的学生前来为他解围;他先后在俄罗斯、德国骑行摔倒,当地人把他救了起来,并为他包扎伤口;当他迷路时,中国驻外机构、华人华侨为他连夜赶制路线图,送来换洗的衣服和感冒药……

从法国东部入境,罗维孝横穿法国。7月10日,当他的身影出现在艾斯佩莱特市街头时,这座美丽的山城沸腾了起来,民众自发地欢迎这位来自大熊猫故乡的客人。

在艾斯佩莱特市前市长戴海杜先生陪同下,罗维孝推着挂有大熊猫照片的自行车来到戴维神父的故居并登楼参观。街道上的民众和游人向他欢呼。当地合唱团还唱起了巴斯克民歌欢迎贵宾。

▲ 罗维孝受到法国当地政府的热情接待和欢迎

“145年前,戴维神父把大熊猫介绍给世界,我今天万里骑行来向先贤致敬。”罗维孝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7月11日上午,艾斯佩莱特所属地区首府巴约纳市政府官员沙堡女士与当地教育、体育界人士在市政厅为罗维孝举行欢迎仪式,授予罗维孝为埃斯佩莱特市荣誉市民。

7月15日,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为罗维孝举行欢迎活动。罗维孝将随身携带并加盖沿途邮戳的旗子赠送给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让大熊猫模式标本和我带去的这面旗子永远在一起,共同见证发现大熊猫的这一历史传奇。”

大熊猫成为中法友好的桥梁和纽带

历史总是不断的重复和轮回。

2005年,又一个叫戴维的法国人来到雅安,完成了神父阿尔芒•戴维的“未竟事业”。这个戴维全名是戴维•谢泊尔,他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来实地考察评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

▲ 隐藏在深山里的邓池沟天主教堂

如今“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已经成功入选《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而邓池沟天主教堂也因阿尔芒•戴维的故事成为雅安对外开放的宗教场所和旅游景点,吸引着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2012年,大熊猫“欢欢”和“圆仔”作为中法交流的“使者”抵达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开启为期十年的中法大熊猫国际繁育合作计划。

2017年8月4日,法国博瓦勒野生动物园熊猫馆里迎来了第一只出生在法国本土的熊猫宝宝——“圆梦”。而这只熊猫宝宝的名字是由法国第一夫人布丽吉特•马克龙亲自命名的。

2018年2月26日,中法共建成都大熊猫生态创意产业园,这是全球唯一围绕大熊猫为主题的、关注人与自然、科学与艺术、娱乐与教育、生命健康以及绿色生态产业的横向贯穿的新经济开发项目。本项目将在全球推动大熊猫文化并开创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将在21世纪的中法产业合作中引领新的方向。

▲ 雅安碧峰峡熊猫基地里的大熊猫

延伸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雅安共输出136只大熊猫,其中有18只以和平友好使者的身份安居异国他乡。据媒体报道,旅居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动物园的大熊猫母子——27岁的“白云”和6岁的“小礼物”将于4月下旬被送回中国。圣地亚哥的居民表示“心都碎了”。

一项调查显示,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民众对中国文化符号的认知,排在第一的就是大熊猫。大熊猫已经走出雅安,成为四川乃至中国沟通世界的“使者”。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