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4%,高于市场预期的6.2%或6.3%。
从发展态势看,我国经济“开门红”已经从一月份延续到整个一季度,为全年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速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三大方面的积极作用:
政策累积效应显现
去年第四季度,我国连续推出“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政策,效果不断显现。今年初,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政策不断出台,减税降费政策不断落地,中美经贸磋商释放出积极信号,取得积极进展。
这些政策的累积效应增加了企业信心。在政策效应带动下,一系列先行经济指标显示,企业和市场预期好转、信心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减税费和发债成效显著。一季度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显现,减税降费和发行地方债券双双发力,支撑经济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1.9%至5.4%,低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涉小微企业税收等普惠性减税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同时,地方政府债券发债提速史无前例,筹资用于重大项目等基建项目,托底经济。一季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累计发行约1.2万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0。发债所筹资金重点用于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对稳投资、促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改变。
随着今年2万亿减税降费新政从二季度开始发力,减税降费力度将更大,企业负担将进一步减轻,从而激发市场活力。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也将维持高位,用于在建项目和补短板,支撑整体经济。
投资回升、消费向好
投资回升,消费向好,这两大因素共同拉动了经济增长。
一季度,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4%,增速比1—2月提高0.1个百分点;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1.8%,增速比1—2月提高0.2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主要是“财政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加快)支持了基建投资回升。
在稳增长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出节奏加快,基建类投放加大。一季度财政支出同比增长15.0%,创2017年下半年以来新高,支出节奏高出历史同期水平逾5个百分点,重点投向了交通运输等基建类领域。
在财政加快发力下,基建投资配套资金明显上升,带动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大增,对经济形成一定支持。房地产方面,目前大中城市销售情况改善,短期内对房地产投资维持中高增速有支撑作用。
另外,我国消费出现好转。今年3月,我国消费同比增长8.7%,高于市场预期值(8.4%),较1—2月提升0.5个百分点。从主要品类来看,3月份家具、家电、建筑装潢等“后地产”板块消费明显回升,这或与近期部分区域地产销售回暖有关。同时,在油价回升的支持下,我国石油消费提高4.6个百分点至7.1%。
经济结构优化,
新动能不断增强
在增速企稳之际,我国经济“增质”稳步提升。
一季度,较之于制造业总体,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较之于第三产业总体,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速高出11.8个百分点;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升至2013年以来的次高点。这表明,2018年后,我国经济结构加速优化,制造业和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势头增强,正在培育新的结构性机遇。
在浙江绍兴市上虞区,智能机器人在卧龙电气新能源汽车装配车间工作。
从根本上来说,资本市场是经济“增质”而非“增速”的晴雨表。近期我国股市不断回升,也表明了市场对经济“增值”的正面反应及信心。今后,得益于中国经济“增质”步伐稳中有进,资本市场理性繁荣有望延续。
展望:
二季度有望持续良好增势
展望二季度乃至2019年全年,我国经济良好增势有望持续。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展望今年第二季度,两大因素有望促使消费引擎稳步回暖,为“稳增长”带来超预期助力。
一是“财富效应”发力。年初至今,我国A股市场累计涨幅逾30%,不仅在收益上牛冠全球,在韧性上也经受住了3月末全球风险偏好波动的压力测试。我国股市上涨不仅能够带动居民财富增加,还能改善居民对经济未来走势的预期。在两者共同影响下,股市每上涨10%,城镇居民消费将增加1.05%。在“财富效应”驱动下,从二季度开始,我国居民消费有望进一步回升。
3月22日,江苏省南京市,股民在某证券营业部关注着行情。
二是消费意愿修复。2019年开年至今,在经济回升、减税、股市上涨等因素作用下,我国消费者信心维持在历史高位,未来有望进一步转化为消费行为。同时,随着大城市落户限制放松,新型城镇化有望加速推进,这不仅将拉动与住房、汽车相关的商品需求,也将为文体娱乐、旅游、教育、餐饮、家政服务、医疗美容等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力。需要指出的是,本次消费升级并非是2016年—2017年的重演,而是具有鲜明的下沉属性,农村地区消费、高性价比国产品牌、中档服务消费将成为最具潜力的主题。
总体而言,一季度6.4%的经济增速,已经初步扭转了去年底以来市场过度悲观的心理预期,展现了我国经济十足的韧性和稳定性。
得益于“开门红”的引领作用,我国经济内外部压力正在加速纾解,今年我国经济增速将大概率运行在区间上轨。
4月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下调今年全球和美国、欧元区等经济体增长预期的同时,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0.1个百分点,中国也成为全球唯一被上调今年增长预期的大型经济体。
IMF认为,中国此前去杠杆、收缩影子银行的措施取得了成效,加之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因此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这表明,我国经济向好之势得到国际认可。
- END -
撰文 / 张茂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世界经济研究所 研究员)
编辑 / 李刚
校对 / 聚慧
图片 / 新华社、中国经济网、图虫创意
美编 / 曦嘉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