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笔者曾经随中国代表团访问日本。一下飞机,第一次看到“车水马龙”的现象。夜晚的东京,从高高的大楼向下望去,汽车首尾相接,如同流动的河流,恨不能下到马路边,去闻闻那浓郁的汽油味。工业化离中国人还太远,中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及消费国,这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及世界看来,几乎不能想象。
中国倾注了巨大的力量去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这个发展首先是通过开放来实现的。如今《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将再度改变中国,让汽车业发生巨大变化。
合资曾经是中国企业的重大特点
如果把目光集中在东亚,我们看到工业技术最先发展起来的日本、韩国,其汽车业是以本国独资的方式发展起来的。
2018年11月25日,在广州举办的车展上,日产推出的科技智能驾驶舱体验吸引了不少参观者。
日本的汽车厂家虽然多,其中也有与国外品牌合作的,但品牌、技术基本处于独立状态。日本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亚洲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之一,但并未见欧美厂家去日本合资建厂,或者日企与欧美企业合资建厂的情况。外国车在日本大都属于价格较贵的那种,日企生产的车足够便宜,抵挡住了国外更加便宜的车进入日本。
韩国的汽车工业的起步比日本晚,发展起来更加集中,仅有的一两个品牌基本占满了韩国市场,其他国家的汽车想挤进韩国同样并不容易。
在三十多年前的上世纪80年代笔者去日本的时候,中国的情况很不一样。1984年笔者第一次去日本,代表团向日本厂家介绍中国的汽车产量时,汽车行业以卡车为主,全国产量31万台多一些,轿车不过5000台多一点。代表团去的日本企业基本上一个月的轿车产量就在十几万台以上。
看过国外车水马龙现象的人,不用多说什么,都能感觉汽车将在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各地方开始先后上了汽车项目,一时间几乎每个省都有汽车企业,甚至某些省里的各个市县都有和汽车相关的产业涌现出来。
治乱必然要采取行政手段。到了80年代后期,汽车制造的资源集中到了几个大厂那里。中国希望通过这些大厂来实现汽车强国的梦。
一家汽车厂多家合资企业
现在中国消费者会十分清晰地分辨与广汽合资的各家企业及其产品。比如,广汽三菱、广汽丰田、广汽本田、广汽日野等诸多品牌。在中国国内,很多车会有两个标识:比如在广汽的标识后面跟一个三菱或者丰田的标识。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是由广州汽车集团公司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合作年限为30年。在广汽本田之后,2004年9月广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各出资50%组建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合作期限同样为30年。再以后,广汽与日野在2007年同样成立了合资公司。
2018年11月,奕歌在杭州上市。三菱汽车常务执行董事、造型设计本部部长国本恒博在现场进行奕歌车型设计讲解。
至于三菱汽车是如何进入广汽集团的,广汽三菱的一位高管向笔者做了介绍。三菱汽车2002年与长丰合作生产帕杰罗,2006年三菱汽车买下东南汽车的股票后,开始了和东南汽车的合作。再以后东南汽车并入广汽集团,三菱汽车也就成了广汽集团中的一员。
我们能看到的是,由于中国的汽车品牌资源受到严格限制,外国汽车企业想在中国获得发展,就需要和中国厂商合作,中外双方各占50%的股份,共同经营在华市场。在与中国企业的合资资源基本使用完以后,进入中国汽车企业集团的方式,只剩下了中国企业并购其他企业,跟着中国合资企业进入大型汽车集团的机会了。
应该说,也只有进入了大型汽车集团后,外资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笔者在3月底去采访了广汽三菱汽车,从那里获得的消息是,2017年广汽三菱的产销量为12万台,2018年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总体销量下滑的时候,广汽三菱的产销量提升到了14万台。“我们在2018年11月投入了奕歌这个新车型,2019年的产销量应该能继续有发展。”广汽三菱的高管对笔者说。
《外商投资法》将再度带来中国汽车行业的巨大变化
随着《外商投资法》在中国的出台,今后可以看到的一个情况是,汽车行业将会出现巨大变化。过去在中国生产汽车必须要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做法,将会出现巨大的改变。
在《外商投资法》出台之前,国家发改委2018年4月17日宣布,中国将在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一家外资车在中国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5年过渡期过后,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外资的股比限制。
中国汽车行业开始面临大的变局。2019年4月1日,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举行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回应广汽集团如何应对汽车行业逐渐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时透露,目前基本上所有合作伙伴都愿意跟广汽深化合作,很快会披露与外方深化合作的项目,现在正在筹备中。
实际上由于广汽集团的外资合作方有丰田、本田、三菱、日野等多家日系车企,4月2日,中国网上已有传言称,某些日系合作伙伴已经在跟广汽集团商洽增加日方股比。
当然除了网上的传闻之外,日系车企目前尚未公开提出提高股比的要求。笔者与日系车企高管交流时,感觉日方肯定希望在合资企业中增加股比、控股乃至独资。《外商投资法》及国家发改委已经对相关做法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只是最后要看中方股东对此是否乐意,谈判的难度不小。另外,中方合作伙伴和中国政府的关系资源也是日方所看重的。完全脱离合资,走独资的道路,在最近几年,外资方面估计将会比较犹豫。
不过,当前的犹豫并不会干扰未来的大趋势。大趋势是,合资尤其是外方不能控股的合资,这种合作方式必然会发生改变。一则,不论是看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制造方式,还是看日本、韩国的汽车行业,合资不是外国资本参入的主要方式,独资才是主流。可能外国在日本、韩国的参入主要是销售,到了中国则加入了生产环节,但中国不会背离这一规律。二则,中方合作伙伴和中国政府的关系资源,今后将会重新审视。如果中国企业本身没有强大的研发、生产管理及销售能力做背书,这个价值可能就会被重新评估。如果对这方面的价值判断有较大调整的话,外企与中国汽车企业的关系本身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政府一再强调扩大对外开放的当下更是如此。
《外商投资法》的出台,在今后数年内将会很大程度地改变中国汽车行业状况。
陈言
人民中国杂志社副总编辑
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 执行院长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