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看发展经验,讲合作故事,筑坚固友谊

——这10个国家的媒体负责人来中国关注了这些事
发布时间:2019-05-28 15:22:50 来源:中国报道

“眼见为实,我们亲眼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可以给东盟国家以启发。”东盟记者联合会主席德柴·勇说。

5月16日至20日,由东盟十国18家媒体、25位成员组成的东盟主流媒体负责人访华团(以下简称“访华团”)参访了“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宁夏银川和四川成都。

“25位来自东盟国家的陌生人,大家语言不同,操着不同口音的英文努力沟通;文化各异,西装和穆斯林头巾交相辉映;利益诉求千差万别……然而,中国却把大家凝聚在了一起。”菲律宾《世界日报》编辑范宗鼎说。

此次东盟主流媒体负责人访华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东盟中心主办,中国外文局中国报道社承办。此前,访华团成员在14日出席了2019中国—东盟媒体合作论坛,并在15日参加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把中国的发展经验带回去

“为什么银川的行政审批可以这么快?”“未来还会有哪些新举措?”在银川市民大厅,访华团成员围住银川市审批服务管理局副局长马斌,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2014年,银川市委政府决定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了“一局一章管审批”,群众和企业所需行政性制度成本大幅下降,效率大幅提升。例如商事登记目前全国平均用时20个工作日,国务院要求压缩至8.5个工作日。银川市在第二轮改革之前已经减少到了5.8个工作日,通过第二轮改革,目前控制在1.5个工作日。

如今,银川在审批方面已经实现了“一局一章管审批”,负责审批工作人员由原来的600余名,减少到目前60多名,人员减少90%,审批时限比原来减少了86%。在封存69枚审批公章的展柜前,访华团成员连连赞叹。

“从这可以看出中国在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方面的改革决心。以前中国企业注册需要100多个公章,现在只需要10多个,而且几天就可以办好所有手续,所有企业信息和市民的个人身份信息都可以在网络平台查到,非常方便。希望老挝向中国政府学习,进一步深入改革,提高行政效率,为人民造福。”老挝《万象时报》社长兼总编辑通罗·杜昂萨瓦说。

在位于银川德胜工业园的中国枸杞馆,参观完枸杞的产业化种植、深加工、产业扶贫等内容后,泰国政府公共关系部国家新闻局大众传播官员科林斯里萨克·帕农表示,泰国也存在和宁夏枸杞相似的产业,从野生种植到人工培育扩大种植面积以增加经济效益,但是产品不是枸杞。与中国相比,泰国政府在相关产业扶持投入不是很大,而且特色产业规模有限。

“希望可以借鉴中国政府在特色产业扶贫方面的经验,助推泰国枸杞种植当地产业发展。”科林斯里萨克·帕农说。

关注陆海新通道建设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访华团参观了解了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情况。

这是德柴·勇第二次来到这里,“3年前我来到这里时,铁路港建设规模还不大。这次到来,印象非常深刻,园区的建设和功能比3年前更完善,规模也更大,有非常多的东西是我之前来的时候没有的,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秀案例。”他说。

2017年11月,成都国际铁路港首趟“蓉欧+”东盟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开行。陆海新通道正式开通于2017年9月,是中国西部地区与东盟国家合作建设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涵盖国际铁海联运、跨境公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等多种方式,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重要纽带。

“陆海新通道(南向通道)最早是新加坡与重庆联合发起的,《联合早报》等新加坡媒体经常会发布关于陆海新通道的报道,也得到了新加坡商界的普遍关注。此次来到成都,我们看到了陆海新通道的一些最新发展建设情况。未来,会持续关注这一通道的进展。”新加坡报业控股“红蚂蚁”网站主编沈泽玮说。

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支点城市,成都在创新改革、自贸区建设、科技金融、国际贸易等方面拥有便利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发展成为辐射东亚、南亚、欧洲的国家向西向南开放门户城市。

在成都国际铁路港法国&荷兰商品文化馆,访华团成员被各式各样的商品吸引,详细询问价格、产销、运输方式等。印度尼西亚《独立人民报》执行编辑梅兰妮·伊娃·马哈亚娜说,印度尼西亚也有相似的免税店供民众、游客消费,但是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商品分散在各自的店面,没有形成一站式集成化的格局,“希望可以借鉴成都铁路港的经验,加强运输物流方面的交流合作,提高印度尼西亚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以媒体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没想到现在媒体技术已经发展成这样了!”走进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范宗定不禁发出感慨。

“媒体融合平台什么时候开始建的?成本是多少?”“媒体融合后是不是提高了效率?那是不是就会减少人力?”“这套媒体融合系统是自己开发的,还是购买的?”……宁夏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介绍完媒体融合相关情况后,在20分钟的交流时间里,访华团成员接连提出了15个问题。

“宁夏日报集团的中央厨房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这个系统非常先进,而且大大提升了媒体的工作效率,据我所知,马来西亚还没有类似的平台。”《新海峡时报》国际组编辑阿兹曼曼·本·阿卜杜勒·哈米德说。

访华团不仅对媒体技术发展兴趣浓厚,更对致力于用媒体传递中国—东盟人民的友谊。

“大熊猫的孕期是多久?”“现在野外的大熊猫有多少?”“在川大熊猫的数量占全国百分比是多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越南之声广播电视台驻北京机构主任吴氏碧顺抓住机会询问了熊猫基地工作人员很多问题。“让我最惊讶的是,原来越南人都以为熊猫是吃竹子的,刚刚才知道原来熊猫是杂食动物,它还吃肉。而且,真熊猫比视频里更可爱。”吴氏碧顺说。

“此次参访非常有意义,回国以后,我们将通过一系列的见闻报道告诉本国的企业和人民,让他们了解成都现在的发展和机遇。”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公司中文新闻与时事节目部主编蔡深江说。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媒体合作也在不断深化,通罗·杜昂萨瓦介绍,《万象时报》与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合作出版了《中国·云南》新闻专刊,在老挝境内出版发行,让老挝人民了解到更多中国的最新新闻。此外,《万象时报》还与《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媒体合作,进行新闻共享,《万象时报》有50%的国际新闻都来源于中国媒体的报道。

文/图:《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