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赴日本出席G20大阪峰会之前,给“熊猫杯”全日本青年征文大赛中获奖日本青年中岛大地回信,并寄望两国青年为开创两国关系美好明天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主席的复信在中日青年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中岛大地是“熊猫杯”大赛的热心参与者,多次同获奖日本青年来华访问。他的两篇文章曾荣获2014、2015年度熊猫杯大赛佳作奖。今天,我们把他的两篇文章推送给大家,来看看他与中国的故事吧。
中岛大地
刚上大学那会,我只对《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有些兴趣。可以说,吸引我的是故事中的中国,而不是现实存在的中国。那时的我几乎不了解中国,也没有中国的朋友。
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我在天津的南开大学留学了一个月,第一次实际走进中国,这成为我改变认识的契机。在此之前我从未出过国,天津的生活对于我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市容街景、吃的东西、说的话,和日本千差万别,让我大为震动。
一个偶然的机会,留学期间,教我们中文的研究生上课时推荐了一些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虽然当时我的中文水平还不太高,没法理解其中内容,但我还是购买了老师推荐的作品,回到日本后,一边翻字典一边继续阅读。在阅读中,我发现这些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产生了研究的兴趣,最后以苏童、余华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了我的毕业论文题目。
在学习的同时,我还参加了日中交流学生团体。这些社团活动的经验是我宝贵的财产。具体来说,作为以两国交流为目的的学生团体的一员,我协助推进了2014年夏季在上海,2015年夏季在北京举办的讨论会、街头采访、实地研究等项目。
在这些活动中,我结识了很多中国学生。一位在大连上大学的学生,参加完日中交流营后,表示:“我也想在大连成立促进日中交流的学生团体”。现在他正在为此积极准备。一位在上海上大学的学生,参加日中交流营后,说:“我对日本人的印象越来越好”。后来他来到东京留学了半年。
不仅是大学生,我们也接触到了普通老百姓。今年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举办前夕,我来了趟北京。出发前我想过,可能社会上对日本人的反感情绪会比较严重。但实际来到北京发现,虽然旅游景点的安保很严格,没能去成天安门和故宫,但在北海公园做街头职业采访时,大部分中国人的态度都十分友好,而且都很认真地回答了问题。我深感尽管媒体会把重点放在“日中关系陷入低谷”上,但民众个体之间的交流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
中岛大地(右二)在南京与获奖日本青年表演节目
现在我仍在继续大学时的研究,希望进入研究生院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的理解,届时我的研究想着眼于日中的共同点和彼此间的内部差异。
当说起日中这个词时,两者间的差异时常被拿出来反复强调。然而两国既是邻国,文化中共通之处也有很多。此外中国改革开放后面临的种种课题,虽然严重程度不同,但有不少和日本出现的问题彼此相通。在过度的经济至上主义、环境破坏、生育率下降等课题上,日中可以携手共同应对。
日中两国各自的国内情况也是极其多样的。中国的小说家余华在随笔《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中写道,北京的男人说想买架波音私家飞机,农村的女人说想买一双白球鞋。他指出中国的问题是个人境遇的不同决定了梦想的大小。地区、社会阶层、家庭环境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情况。日本也是如此,只凭借日本一词来概括整个国家,就如同以管窥豹,无法看到日本的全貌。我想只有了解彼此国情的复杂性,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相互理解。
今后我将秉持这两个观点,继续努力加深对中国的理解。
翻译:王朝阳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