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用智慧联网 为平安世界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19-12-10 16:28:5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18年夏天,北京市房山区山体崩塌的视频在朋友圈“疯传”:半面山瞬间凹陷坍塌,一块块巨石从山上滚落,重重地砸在环山公路上,警戒线外的司机师傅们惊出一身冷汗。然而,庆幸的是,这次山体塌方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车辆损失,因为房山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员安宏三先生在发现落石现象后,立即拦截了当时在该路段的15辆汽车和28个行人,同时向有关部门汇报,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安宏三就是房山区负责山区地质灾害初期排查工作的300多名基层群测群防员之一,他们每天就在负责的山路上巡防,一天来回两三次。

现在,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有没有一种技术或设备能够自动监测山体从而实现对山体崩塌远距离、大范围、面覆盖、高精度、全天候、全自动的有效监测与预警,避免地质灾害群防员涉险前往崩塌山体呢?“我们公司的边坡结构监测解决方案通过在边坡部署相应类型的无线智能传感器,获得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各类结构、环境特征信息,预测结构可能发生的破坏,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北京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源清慧虹)首席科学家杨华中教授介绍说。

北京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杨华中教授

源自清华 智慧物联

近年来,从云电视、物联网空调、物联网冰箱再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和各种智能硬件,物联网已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并在个人健康、智能电网、公共交通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北京源清慧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王鹏军

作为源自清华大学、专注于工业物联网技术并服务于航空、高铁、交通、电力等多个行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源清慧虹在物联网领域坚持自主创新,构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设施结构安全监测服务保障体系;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嵌入式软件工具链,包括通用芯片、设计软件、操作系统等工业控制一系列产品,打破了该技术领域用户完全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为我国嵌入式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平台和视角。

业内人士都知道,源清慧虹是一家光环满满的明星企业:在2013年公司成立之前,公司的技术团队就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的支持,研发成功了微系统芯片关键技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非易失处理器、建成了世界上首座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桥梁监测系统——无锡蓉湖大桥监测系统;2015年,公司成立不久即建成了世界上首座基于无线传感网的特大型桥梁监测系统——刘江黄河大桥监测系统;2018年,又建成了国内首个基于无线传感网的桥隧群监测系统——智慧城市之泸州桥隧群(30桥+3隧)监测系统。不仅如此,公司成立伊始就得到了清华系——源清创投的创业投资,近年来连续获得源清创投、源渡创投、清控银杏、远翼投资、国中创投等的多轮投资,业务更是拓展到全国各个省市,并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中老铁路旺门村隧道、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提供技术服务。

光环的背后,是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源清慧虹的技术团队由清华大学及国内知名院校电子、计算机、土木工程领域的专家、教授组成,在无线传感网应用领域的研发工作近20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的队伍之一,也是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主要承担队伍,首席科学家杨华中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CEO王鹏军也是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曾主持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物联网发展基金等科研项目以及主持设计多个重大基础设施结构监测项目。

应用广泛 前景无限

在著名的北京北海公园内耸立着一座闻名中外的九龙壁,实际上九龙壁除了壁前壁后各有9条醒目的戏珠蟠龙外,壁的正脊、垂脊和其他一些建筑构件等地方隐藏着大大小小的635条龙。“在这个名胜古迹上,还有我们源清慧虹的踪迹呢。我们公司为九龙壁提供了采用无线智能传感器对其环境及自身结构关键指标进行监测的古建筑结构监测解决方案。”源清慧虹CEO王鹏军介绍说,“我们采用的超低功耗无线传感器具备超长的待机能力,传感器安装在结构物上后,能够提供长达十几年的安全监测服务,这低功耗的技术优势,大幅减少了后期的运维工作”。

实际上,名胜古迹监测仅是源清慧虹技术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据介绍,源清慧虹的智慧物联网技术可应用于桥梁/隧道结构监测、名胜古迹结构监测、大坝结构监测、边坡(地质灾害治理)监测、新能源(风电)结构监测、轨道交通结构监测、机场监测、铁塔监测、现代建筑监测、地下管廊监测等多个行业。

在现代社会中,桥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桥梁等特殊结构基础设施的安全至关重要,源清慧虹研发的系列低功耗无线智能传感器及云服务解决方案,能有效解决桥梁等设施安全预警、定期结构评估、应急响应、超载治理等一系列问题。以桥梁监测为例,王鹏军介绍说:“交通部统计显示,在我国80多万座桥梁中有10多万座是危桥,但危桥不能全部拆除,否则会造成大量浪费,可考虑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又决不能视若无睹。现阶段一般采取提前发现问题并进行加固处置,然后依托于结构监测进行持续观测的办法解决,一旦桥梁产生恶化发展趋势,则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但是现在传统的监测方法需要从人工到有线的部署方式,周期一般在2-3个月,以人工检测为主的监测模式导致数据精度有限,而且传统的传感设备功耗大,需要不断切换,运行条件不稳定。而采用我们的桥梁监测技术方案,可在5天之内部署完成无线组网,并依托智能云计算提供微秒级别的数据精度,还能保持8-13年的‘超长待机’。”

源清慧虹以从端到云的智慧能力为核心,提供物联网精细化基础设施管养解决方案,在行业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无锡市蓉湖大桥结构健康监测是国内首次将无线传感网技术应用于桥梁监测,也是当时世界上监测网络规模最大、监测参数种类最多的桥梁结构监无线传感网,连续8年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至今;住房科技城乡建设部科技示范工程项目——道桥信息管理平台,目前成功应用在四川、秦皇岛、石家庄、青岛、无锡多省市;黑龙江乌苏大桥监测实现了极寒环境下的稳定监测;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监测实现了赤道高温环境下的稳定监测;莫桑比克马普托大桥监测和浙江舟山跨海大桥监测实现了高湿、台风环境下稳定监测; 北京地铁8号线隧道监测、天津北海路下穿进港铁路二线地道路基沉降监测、福州地铁沉降监测、浙江省智慧轨道交通工程智能联动控制监测是我们在轨道交通方面的应用案例……”谈起公司的标杆性项目,王鹏军如数家珍。

近几年来,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持续为基础设施保驾护航的案例逐步增多,而从管理者到用户对于基础设施监测的重要性认知也发生了快速转变,整体市场也将步入快速上升阶段。据初步统计,我国拥有各型水电站2万余座,以每座大坝750万元的监测建设成本计算,市场体量将达到1500亿元大关;目前,我国还有各类风电塔10万多座,其中每年有近万台走出质保期,按照每座风机塔筒结构3万元的监测成本计算,市场容量也达到30亿元;此外,我国还拥有大型电力传输铁塔350多万座,按照每座铁塔1万元的监测成本计算,市场容量将达350多亿元……

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以源清慧虹为代表的企业还以先进的技术服务于国内外的桥梁等基础设施,保障其安全运行,为平安世界的打造贡献自己的力量。(李丹 供稿)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