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支持乡村教育振兴,提升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马边县”)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响应马边县《关于协助对接远程课程教育扶贫资源的请示》中提出的需求,中央电化教育馆(以下简称“央馆”)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合作,于6月3日在马边县教育局举行了四川省马边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启动仪式。
图为会议现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事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郭克难出席会议并致辞。首先,郭克难指出,今年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教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随后,他回顾了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帮扶、教育振兴方针指引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在雷波县、马边县开展的教育帮扶项目中取得的一系列优秀成绩,并对本次马边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顺利推进中各方所做出的积极努力表示感谢。最后,郭克难对未来的项目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认为本次合作弥足珍贵,是实现马边县“输血+造血”的教育帮扶模式,是整体提升教育内涵和质量的重要机会,他希望各方能够通力合作,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马边县,大力推进本项目在马边县“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实现让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教师工作得更好、人民生活得更好的目标。
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玉光莅临指导本次会议并发言。对于本次项目启动仪式,他有三点体会:第一是我国始终秉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大战略,国以人立,业以人兴。作为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刘玉光表示国家对多维度、高质量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求贤若渴;第二是后疫情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教研效率,逐步实现跨地域的资源互通与共享;第三,他高度概括了以马边县为代表的“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特点:低投入高产出、学生兴趣提升、师生负担减轻。最后,刘玉光希望通过与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打造出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的“人网模式”,让当地的孩子受益,让教育系统受益,最终让整个民族都受益。
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崔昌宏出席会议并致辞。崔昌宏首先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对各级单位对马边县教育帮扶工作带来的资源、资金、技术和智力表示了感谢。然后他回顾了马边县“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取得的初步成效。最后,对于项目的具体实施,崔昌宏从组建专家团队、做好学情调研、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常规教学、做好考核评估等五个方面给出了实施要求。他指出,教育工作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加强技术保障,深化教学研究,发挥协同作用,保障项目顺利运行,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董洪丹代表专家组做了发言。他认为本项目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顶天立地”,中纪委和教育部给予的高度关注意味着“顶天”,而扎根到教学一线、惠及马边县师生则是“立地”;二是“授人以渔”,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和开展,可以切实提升马边县教师教学教研的能力,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三是全面融合,本项目将贯彻实施教育部提出的“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传统课堂,对提高教育质量、改善教育供给、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四是共同成长,在未来的日子,四川省专家组和外研社及中央电教馆一起,与马边县教师携手共进、比肩同行。最后,董洪丹表示对于项目的组织、调研、实施、开展等各个环节充满信心,专家组必将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致辞。她回顾了外研社与中央电教馆和四川省教育厅长期、深入、友好的合作历史,介绍了外研社在基础外语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和创新实践。就如何更好地推进项目实施,她指出,在中纪委和教育部领导下,外研社将积极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汇聚强大专家资源,利用先进教育信息技术,为马边县协同提升项目提供系统化、个性化、定制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提升马边县教育教学质量、支持乡村教育振兴。王芳表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外研社愿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目标做出我们应有的、更大的贡献。
马边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启梅就马边彝族自治县教育工作情况进行了汇报。她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推进情况、教育工作创新做法和成效三点深入具体地进行了阐述。周启梅高度概括了本项目的三个特点:一是高度重视统筹推进,二是广泛覆盖高效推动,三是资源共享成效明显。对于后续的工作重点,她强调,要聚焦打造“大小凉山教育服务中心”“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先进县”,以“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加快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架构的打造,深入开展教师队伍信息化使用专项培训指导,助力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提升,从而全面提升马边县基础教育质量。
启动仪式后,相关领导和项目组专家还对后池小学、苏坝镇中心校、民主镇中心校、小谷溪学校、民建小学、第一初级中学等对口校进行了平台功能展示和调查、师情和学情调研和座谈,并同步开展了软硬件培训等工作,以保障项目的有效落地和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