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合肥工业大学:关爱保护和促进发展并重,助力儿童持续发展潜能

发布时间:2021-08-03 16:25:2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党中央有关大学生“三下乡”的批示精神,关注儿童持续发展问题,助力乡村振兴,7月24日至29日,国家级重点实践团队,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三维聚焦,共筑‘志智’双扶新道路”暑期社会实践队伍远赴贵州省丹寨县,开展“关爱保护和促进发展并重,助力儿童持续发展潜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共同聚焦留守儿童教育,结合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人才振兴。

寻访非遗传承之路,亲探文化振兴之道。实践团的第一站相继来到了“鸟笼之乡”卡拉村和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鸟笼和蜡染,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丹寨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在有着“中国第一鸟笼之乡”之称的卡拉村内,实践队员从前卡拉村村主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鸟笼制作技艺传承人王玉和的口中了解到了卡拉村依靠鸟笼工艺,一步一步摘掉贫困的帽子,走向致富的脱贫经历。之后,在一件件蜡染工艺品的围绕下,宁航蜡染的创始人、董事长宁曼丽向实践团队介绍了“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的非遗蜡染传承之路。从他们的讲述中,实践团队了解到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是传承人的坚持与智慧让它们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发扬。实践团成员王文博在访谈后说道:“他们在做传承,我们来做传播。这也是我们本次暑期“三下乡”的重要目的之一,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宣传和报道,能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那么这些手艺人她们就有力量去做,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非遗文化,那么传承中断层断代的现象就不会出现,她们的手艺也自会留在大众心中,日久弥新。”

王玉和向实践队员介绍鸟笼文化

心系留守儿童发展,共筑多维赋能道路。实践团第二站来到了丹寨县长青二小,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玩耍,见到老师,孩子们立刻敬起少先队礼问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实践队员们从科技科普知识、儿童心理团辅、百年党史历程、乡村振兴战略、民族非遗传承五个方面为儿童赋能,鼓励他们在成长成才后反哺家乡,建设家乡,根植家乡,为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贡献力量。孩子们在欢笑声中感受科学的奥妙,敞开紧闭的心扉,树立了爱党爱国、爱家乡、爱民族文化的信念。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的相处时间,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却深深感动了实践队员们,这份来自大山的情谊会永远留存在队员们的记忆中。

实践队员与同学们一起体验全息影像

打通教育美育引导,实现持续常态帮扶。为了持续关注留守儿童成长,打造常态化、持续化帮扶形式,实践团队于丹寨县长青第二小学开展合肥工业大学、丹寨县校地座谈交流会暨童兜天地美育基地挂牌仪式。当地教科局副局长、团县委代表、长青二小相关领导代表,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年永琪、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院长洪日昌、贵州校友会会长陈榕容以及其他代表出席本次座谈会。在本次会议中,丹寨县教科局副局长杨通凡对本次实践团队表示了强烈的支持与赞许,他表示“与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合作以来,长青二小的教学成果、办学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本次合肥工业大学“三维聚焦,共筑‘志智’双扶新道路”新时代文明志愿实践团将专业特色与乡村儿童教育相结合,是非常新颖的探索,同时,还积极联系企业,为我们丹寨县教育系统捐赠物资及教育资源,打造美育基地持续赋能乡村儿童,你们做的是极有意义的事情。”据悉,实践队伍联动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世纪金源集团,向丹寨县长青二小捐赠了超过两万元的物资。其中,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长青二小提供一套价值一万元以上的视讯设备。世纪金源集团为长青二小捐赠了篮球、画笔、作业本等物资,后期还为该校提供了超过十万元的师资培训费用,并在该校成立世纪金源童兜天地美育基地,助力乡村儿童美育教育。

实践团队与当地领导座谈会合影

深入原生环境记录,体验上学生活艰辛。“从家到学校,大概要半个小时的山路吧。”五(一)班的李中中(化名)在家访时对实践队的老师说道。这是实践队成员走访的离学校最近的几个学生之一。在一上午的时间中,实践队成员来到了3户当地的留守儿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并对孩子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不知道你叫什么,但是看穿着就知道你是外边来的大学生,是来给他们孩子教书的,他们就会留你在家吃饭。”孩子家长的热情和淳朴让实践队队长闫子熙颇为感动。家访中,蒙华华(化名)的爷爷,为我们介绍了爷孙俩的荣誉墙,爷爷是一名4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临走的时候,爷爷拉着实践队员的手说,“感谢你们,你们的工作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蒙爷爷向实践团队介绍誉墙

反馈观察调研现状,助力儿童全面成长。实践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了共青团丹寨县委员会,于团县委三楼会议室开展了“儿童发展齐助力,志智双扶新征程”交流座谈会。实践团队就4天支教走访调研中了解的情况与团县委的相关领导进行了反馈和交流。共青团团丹寨县委书记姚琦对实践团队的付出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从当地团县委的特色工作、活动实施、典型案例等方面与实践队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对团队的后续规划给出了合理建议。

团县委领导与实践团队亲切交流

在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秉承“关爱保护和促进发展并重,助力儿童持续发展潜能”的活动宗旨,收获了来自大山中的淳朴与感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的实践活动,不仅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为留守儿童教育事业,乡村振兴战略尽自己的一份力,更希望通过活动的影响力来带动更多的政府、机构、爱心人士加入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服务体系事业中。让留守儿童未来的道路更加明亮。” 在未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贵州省丹寨县新时代文明志愿实践团会继续秉持着一颗益心,在为他人奉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