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高峰论坛之一——“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和前沿高峰论坛”上发布的《中国数字贸易发展报告2020》显示,到2025年,我国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50%左右。与会海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数字贸易发展机遇巨大,前景无限。
规模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口径测算,2020年中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规模达到2947.6亿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逆势增长8.4%,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4.5%,比“十三五”初期提升了13.9个百分点。
“近年来,中国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技术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中国数字贸易发展迅速,规模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说,“数字贸易对减少服务贸易总体逆差,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报告》显示,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数字经济体量巨大,2020年规模为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6%;数字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宽带覆盖广泛,数字消费市场庞大,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4%。市场主体发展活跃。2020年我国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相关专利申请书上占全球的比重接近20%。数字贸易国际市场拓展持续。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2020年执行金额达到470亿美元。此外,数字贸易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形成。数字贸易领域有序开发,如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由自贸实验区推广至全国。
以北京为例,据北京市委常委、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崔述强介绍,2020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0%,与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云集,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超过了3900家,全市独角兽企业有93家。
顶层设计加快构建 市场空间广阔
数字贸易推动了贸易便利化,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也极大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特别是服务业的贸易成本,在很大程度改变了服务不可贸易的局面。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表示,数字化推动了数字服务,融入和改变了全球价值链。由于数字服务参与全球价值链和价值创造,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要组成部分,而数字服务在价值链中的收益和比重也在不断的增多,导致“微笑曲线”变得更为等效,两端支持密集型的产业将会获得更多的收益。
王炳南认为,一方面,数字贸易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带来各领域颠覆性的创新,催生了大量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数字贸易通过数据流动强化各产业间知识和技术要素共享,促使制造业、服务业紧密融合,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下一步商务部将采取促进我国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有效措施。一是要加快构建顶层设计。将根据我国数字贸易发展实际,借鉴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以及有关数字贸易的内容框架,深入研究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贸易战略布局和工作举措。二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开放,在我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点。三是积极建设数字贸易发展试验田,打造数字贸易示范区,指导地方依托自由贸易实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开放平台,开展先行先试。四是加强合作。建设性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为数字贸易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王炳南说。
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目前,《“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其中,规划首次将“数字贸易”列入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重点和路径。
《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贸易发展迎来五大机遇。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贸易发展,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贸易发展,推进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等。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员跨境出行受限,大量依赖面对面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到线上,推动数字贸易逆势增长。三是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预计将推动全球数字贸易保持高速增长,为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四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快速推广应用,为数字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五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潜力巨大,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将为我国的数字贸易相关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遇和前景。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到2040年全球服务贸易份额将提高50%,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以上,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传统行业改造赋能的相关工作将持续加深。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