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7日晚7点,保定吴甡校长工作室英华学校基地“双减”政策下校长行动研究云论坛(三)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如约举行。此次论坛以“双减”政策下校长行动研究之作业提质增效专题研究为主题,由工作室主持人即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首批正高职称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吴甡主持。出席微论坛的嘉宾包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成员郭垒,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高淑英,保定市教育局局长胡占房,保定市教育对接办赵聚辉,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保定工作室学术导师张铁道博士,字节跳动教育公益教师研修院院长高勤丽,保定市英华学校中学校长、吴甡校长工作室首席实践导师公玉芬及各个地区吴甡校长工作室学员近三百人参加。
保定市教育局局长胡占房为论坛致辞。讲话中他充分肯定了吴甡校长工作室英华学校基地自启动以来,在吴甡校长精心引领,张铁道院长、高勤丽主编悉心指导下,以英华中学公玉芬校长为首的团队全情投入、积极指导配合组织协调下,各成员校长专业素质显著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保定市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胡局长对工作室校长们肯于钻研、善于思考的求知态度大加赞扬,并对工作室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聚阳才能生焰,拢指才能成拳。为了保障云论坛工作的有效推进,团队践行“众筹、集优、共创、多赢”研修理念,采取微信空间分享、校本专题调研、主题工作坊交流、专题阅读、工作通知与简报、轮流主持等机制,推动研究获得高质量推进。
本次论坛专题研究的过程共分四个阶段。第一次论坛明确任务,各校开展了专项调研,共完成500多份面向学生、教师、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进行了数据分析。为了扩大眼界,团队先后浏览并研究了90多篇高质量文献。第二次,确定分享主题,确定以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作业的完成与指导、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以及好作业资源打造与分享等四个主题。第三次,大家交流研究工作进展,研究如何相互借鉴并做出改进。第四次,模拟演练,打磨细节,为成果分享做好充分准备。
凡事预则立。在经过精心准备后,首先由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校长孙宁以“双减”背景下,如何以“作业提质”为抓手,撬动包含“课堂提质”、“研训提质”等系列“校内提质”行动,服务学生品质生活进行分享。明确作业是儿童友好的有意义自主学习,提出了一个理念、两个抓手、三大特色作业推进方案。一个理念:我们的作业优化坚持全面育人的基本导向,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作业改进的根本目的。两个抓手:科学合理设计,精准高效实施.体现儿童立场,关注趣味性、选择性、探究性。三大特色:基于课程育人,凸显素养导向;立足单元统整,树立系统观念;借助典型案例,强化示范引领。随后,安国市郑章学区校长冯四海,以“双减”政策下学生作业完成与指导的初步探索与实践为题。从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习责任出发,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调研分析了低质量作业完成的原因,规定了高质量作业完成的步骤及技巧。要求教师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作业指导,规定初中生大部分作业在校内完成,加强对学生校内、校外作业进行全面指导。保定市天鹅小学校长崔洪宇,以追求有趣有理有情有法—改进作业批改与反馈的实践探索为题,讲述了该校根据“双减”政策的学习和问卷调查的反思,制定了《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作业批改细则》,提出了作业批改与反馈,要做到:“有趣—批改与反馈方式多样化;有理—批改与反馈内容差异化;有情—批改与反馈过程互动化;有法—批改与反馈结果导向化”这“四有”举措。清苑区孙村乡大侯村小学校长唐静,以“双减”背景下优质作业资源共建共享为题进行了分享。该校从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自信;促进应用拓展,开拓学生思维;激励自主学习,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习能力出发,制定好作业标准,提炼优质作业特点,分年级组、学科组、教研组打造优质作业,实现优质作业共建共享。
吴校长和各位导师带领大家把学校管理中的每件小事都琢磨透、研究透,找到“病根”、开出“良药”,逐步解决各表象下的深层问题,这才能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作业设计和作业实施的质量,理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关键尺度,也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让作业设计可视化,可以方便老师们操作。如作业设计前的“设计流程图”,作业设计中的“属性分析表”,作业设计后的“反思评价表”等,都给老师们提供了很好的抓手。几位校长的发言体现了作业设计中“作业联系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知识联系生活、局部联系整体、学习联系运用、学校联系家庭”的理念,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想,不只是在这一天,而是在我们今后的每一天,每一刻都有教育的热点话题可以讨论。正如吴校长常说:教育均衡不是削峰填谷,而是要辐射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我们几十位校长在一起“围屏夜话”协同研训,是建立教育交流、提升长效机制,实现互补式发展、实现共赢发展前瞻性的思考和实践。希望通过这个研训平台能够一起互动起来,一起交流起来!研训后能带着“一兜子”实干办法,“一袋子”合体想法,走回学校再实践!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