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溪诗草点校》,〔清〕钟瑞廷撰,胡传淮、胡云柯点校,四川宋瓷博物馆编,2022年1月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钟瑞廷(1805—1884),号梅花瘦人,清代蓬溪石板滩场(今大英县象山镇)人。咸丰九年(1859)举人,授中书科中书。由于时局动荡,遂决意不求仕进,著书自娱。曾主讲蓬莱、蓬山、象山、经义书院。钟瑞廷是清代道咸同光近百年间蓬溪县最杰出的学者和诗人,著述多达10余种20余卷,主要有《龙溪诗草》二卷、《易学探源》二卷、《易象显微》十卷等。生平事迹载入清代《蜀中正学编》、光绪《新修潼川府志》和光绪《蓬溪续志》。
钟瑞廷善诗,其《龙溪诗草》光绪十六年(1890)刻于家乡红雪山房,存诗300余首。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清代三台县岁贡冯大中《梅花瘦人传》云:“其诗清和隽婉,亦如其人,于古作者雅近微之、香山一类。”清代常熟知县王镛《龙溪诗草》题词云:“龙溪风骨继苏黄,俯首骚坛炷瓣香。君国关怀唐杜甫,山林仰望晋稽康。”清代江西奉新举人帅继先《龙溪诗草序》云: “其忧乐天下之心,时溢简外,直与少陵同一胸次。”表明钟瑞廷是一位真正继承了杜甫、白居易等人现实主义精神的诗人,诗中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思想。
钟瑞廷是清末蜀中著名客家学者兼诗人,也是刘沅槐轩学派的代人物之一。光绪《蓬溪续志》赞钟瑞廷为“学人之宗”;射洪举人胡文魁《挽钟瑞廷》云:“易著千秋业,人为一代师”;“不上长安去,瞿塘后一人”。认为钟瑞廷是明代著名理学家来瞿塘(来知德)之后的第一人。成都洛带古镇客家博物馆,将钟瑞廷与郭沫若、唐君毅等并列为客家文化名人。由此可知,钟瑞廷在清末蜀中学术史和诗歌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精神抖擞地走向未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迭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树立文化自信要以知晓自身的文化家底为基础。因钟瑞廷偏处蜀中,足迹未出三峡、剑门,故其生事、著述,湮没不彰,鲜为人知。《龙溪诗草》问世百余年来,亦未整理再版过,故流传极罕,《清人别集总目》也失收。类似钟瑞廷这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留存的作品,需要我们去认真了解,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需要我们去潜心研究。知晓、挖掘和研究以钟瑞廷为代表的象山钟氏文化,对遂宁大英来说意义非凡。有鉴于此,为了不让《龙溪诗草》长久尘封于图书馆,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得到了西华师范大学和遂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支持,将《龙溪诗草》点斠整理和出版,立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文化研究中心2021年度重点项目和遂宁市2021年度社科研究课题。本书问世,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钟瑞廷,让更多的人知道大英不仅有卓筒井、死海,还有钟瑞廷这样的客家文化名人。希望大英一点一滴扎扎实实地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深入研究,让文化自信具有更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从历史走向未来,为巴蜀文化尤其是遂宁文化的振兴崛起,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胡传淮)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