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中轴线上传统建筑”宣传工作,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2022年9月16日下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总编辑郑淮兵、文创品牌负责人文丽、战略发展中心全媒体编辑赵博新,以及建筑杂志社艺术顾问简山老师等一行拜访原天坛总工程师徐志长。
徐老曾任天坛总工程师,当年的天坛申遗报告正是出自他之手。徐老在天坛工作几十年,为国内外数十名政要领导和外宾当过“导游”。说徐老是最了解天坛的人一点也不为过。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清乾隆和光绪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之场所,也是北京中轴线中的重要一环。主要由圜丘坛、皇穹宇、祈年殿等建筑组成。
徐老首先介绍了天坛的发展变迁,尤其是建筑的保护修缮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以后,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充分重视,为了天坛恢复历史原貌,再现古坛神韵,在修缮过程中,不仅拆除了很多违建,也恢复栽种起大量常绿林,斋宫、皇穹宇、祈年殿的陈列也逐步得以恢复。
文林峰社长等十分关注当年天坛申遗的过程,徐老也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当时申遗的前后花絮。为了更好地保护天坛,随着天坛历史原貌的恢复,徐老于1997年撰写了申遗报告,用非常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了天坛的历史价值和世界价值。一年后,天坛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其成功的经验,对于中轴线的申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交流过程中,徐老还风趣幽默的介绍了接待外国政要的往事,特别是宣传天坛的“和”文化,即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目前来看也是代表了和谐的生态环境。从建筑设计上来看,天坛建筑体现了古人高超的营造技巧和智慧,建筑的喻义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古人的宇宙观。
天坛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徐老讲了很多这座神坛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就像楚图南先生曾为天坛的题词一样“神坛气韵传千古,天人协和理万邦”。(作者:赵博新 编辑:袁奂青)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