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就老龄工作进行深入调研、作出重要指示,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安排部署。我省近年来也加大了对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等体系的建设工作力度,特别是通过大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使更多老年人受了益。“开展'守护夕阳'服务,实施适老化改造”写入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适老化改造的重视。但我省在适老化改造中也存在推进不够快、工作不够规范、受益范围小、市场供给不足、群众认知不够等问题。双鸭山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于桂平在出席黑龙江省“两会”期间发言时如是说。

于桂平委员建议:
(一)纳入市、县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实行目标化推进。据“七普”数据显示,我省60周岁以上老年常住人口占比23.22%,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位。居家养老是我省老年人养老的主流方式。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为接近我省四分之一人口的老年人营造适宜养老的居家和社区环境,提高他们的养老质量,使他们老有所养,共享发展成果,是践行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建设“幸福龙江”的要求,也是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所以建议将适老化改造工作纳入省市县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扩面、提质、加速”为主攻方向,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四个体系”,压实各方责任,加快推进好。
(二)科学制定改造规划,做到清单化管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规划先行,分批推进,因“人”而异,精准实施。围绕老年人的医、食、住、行、用等方面,做好需求调查(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根据老年人的需求,科学合理确定改造内容,形成供选择的改造清单和设施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清单,包括基础清单、普配清单、高配清单,其中包括,如对家庭内部的地面防滑处理、床边护栏安装、智能感应灯安装、卫生间扶手安装、应急呼叫装置安装等;对于住宅楼楼梯沿墙安装扶手等;对于社区安装无障碍通道、建立老年社区食堂、健康监测中心(配备心电、血压仪、血糖检测仪、吸氧机等必要设备,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租赁等,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助餐、助洁、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生活更便捷更幸福。积极搭建桥梁,设置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通过改造,给老年人提供精细养老服务,让“养老”变“享老”,老年人幸福了,子女也更安心更放心了,提升全面幸福指数。
(三)加强激励和引导,促进多元化参与。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健康龙江行动、老年友好社区建设等,借鉴国内外的好做法,制定出台激励引导相关政策,调动各方面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实行“政府+院校+企业”和“专家+服务”模式,大家的事大家办,高手在民间,集合大家智慧,使之成为全社会行动,做到人人关注、人人参与、人人有责,提高群众认知——现在是倡导者、推动者、实施者,明天是受益者,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工作,例如,在资金投入上,针对特困老年人和其他老年人,针对生活在城市和农村的老年人,做到政府、家庭、公益慈善、社会保险、爱心捐赠等多方投入多方参与等。老龄化是趋势、是我省的省情,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对适老化改造的认识;通过设立改造公益金,发放消费券,建立体验中心,推广典型经验,激发城乡老年人家庭改造意愿和潜能。
(四)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管理,提升专业化水平。制定出台适老化改造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对设计、改造施工、监管各环节,对改造标准、原材料标准、验收标准、配套设施的要求,对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供货商资质等进行全面规范,从而增强改造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实用性,做到人性化、专业化。深化供给侧改革,充分利用各地市闲置、过剩的房屋,在各小区改造一定数量的共享产权老年人养老房屋,为子女就近照顾老人提供方便,满足市场需求。对这类房屋,可以市场化管理,有序进行流转,动态调整使用人员。为做好工作统筹,建议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政策扶持、市场推动”的工作机制,成立专班,完善由专家、第三方参加的验收、综合评估等工作制度,完善监管制度,细化工作责任,做到部门协同、制度衔接,提升适老化改造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
(五)大力发展相关产业,推动市场化运作。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要围绕供需做文章、围绕改造做文章,要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围绕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促进老年消费市场提档升级,如开展方便安装的家用声控灯、声控电器等养老设施设备生产,开展适老化改造设施生产、老年人辅助器具生产、智能设施生产、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产业发展,发挥我省高校优势,开展家庭机器人生产等。要结合适老化改造,加强产业扶持,出台税收减免等扶持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拓展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产业高地。要培育公平竞争、服务便捷、充满活力的适老化改造市场,培育龙头企业和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培育“老年服务优质品牌”,培育我省养老品牌,以优质的养老服务,吸引外地老年人来龙江避暑、旅游、养老,带动我省二产、三产业发展,让龙江在挖掘“银发经济”潜力上形成新优势,赢得先机、赢得主动,也必将会赢得未来。(陆铁男)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