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月18日,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德国蓝皮书:德国发展报告(2022)》。
本书“总报告”从总体上分析了2021~2022年德国内政外交的走势。“分报告”聚焦德国2021年的政党格局、经济与公共财政状况、德国的外交形势与外交政策。“政治专题篇”评述了“默克尔4.0”政府落幕之年的抗疫措施和选战情况、大选背景下德国气候政治的走向和挑战、德国选民结构的变化及其影响。“经济专题篇”介绍了大选背景下德国科研创新政策的调整、德国《2030年气候保护方案》的推进,以及德国和欧盟推进技术主权建设的动因和政策走向。“外交专题篇”剖析了德法关系的走向、拜登执政以来德美关系的修复,以及迈向“后默克尔时代”的中德经贸关系。
蓝皮书指出,中德双方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多种合作渠道维护合作基本盘。作为中德关系最稳定的“压舱石”,2021年中德双边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商品贸易总额增至2453亿欧元,中国连续六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以1417亿欧元的进口总额和1036亿欧元的出口总额居德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的重要地位。4月28日,中德在线举行了第六轮政府磋商。政府磋商机制是德国与为数不多有着特殊意义的国家建立的重要政治合作机制,从顶层规划、务实合作等方面不断增进双边政治互信。在第六轮政府磋商中,双方强调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和合作共赢的主基调,签署了气候变化、社会保障、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双边合作文件,并表态共同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签署生效,不过,该协定于之后的5月20日遭到欧洲议会冻结审批程序。6月7日,时任德国外长马斯在德国驻外使节会议上系统阐述德国亚洲政策之时继续释放合作信号,提出德国在气候保护、2030年议程、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改革问题上与中国合作,德国的《印太指导方针》并非意在遏制中国,而是通过推动与日本、印度、韩国、东盟等印太国家和地区组织的合作促进德国亚洲政策的多元化。在德国新政府上台之后,12月21日,习近平主席和朔尔茨总理首度通话,就双边关系、经贸关系、中欧关系及其他国际问题交换看法,充分彰显了中德双方在德国进入“后默克尔时代”后稳定深化双边关系的意图。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