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肇源县|坚持人居环境整治“三力运行”为和美乡村塑形铸魂

发布时间:2023-03-14 11:09:3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黑龙江省肇源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按照省市有关要求,突出重点工作、把握关键环节,以乡村建设为牵动,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把“整治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机制长效化”作为工作目标,持续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功申报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行县,通过系统施治,全县村屯面貌整体改观、全面提升。

6d283b550121873c0892af75fc748a7

坚持高位推动,在机制建立上持续用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其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随机深入乡村暗访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给各乡镇党委书记,并跟踪问效、督促整改。为保证此项工作持续推进、不断提升,肇源县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持续推动工作机制有序运行。

建立暗访督查机制。2022年6、7、8、9四个月连续召开专项工作推进会议,播放暗访督查汇报片,进行乡镇村屯排名,排名最后两个乡镇党委书记、低于70分的最差村庄党组织书记进行检讨式发言。

建立考核督导机制。将村庄清洁行动纳入乡镇领导班子年度绩效考核,对连续两次月排名最后一名的,县委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次最后一名的,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给予免职处理。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实施农村垃圾治理补贴机制,县财政每年设立专项转移支付135万元,平均每个行政村补贴1万元,同时列支奖补资金200余万元,根据各乡镇全年综合排名,分“四个档次”进行奖补,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有序运转、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开展的前提下,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农户积极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形成齐抓共管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自治机制。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各种常态化保洁模式,形成了“集中整治+保洁员日常清理”“镇村管理、物业保洁、企业转运”等清理整治模式,绝大部分村屯实现了村庄清洁常态化、长效化。

6fcd7eec0ab18dc14ed60737be2c94d

坚持特在风格,在乡村建设上多点发力

坚持“整体风格统一化,局部风格个性化”原则,规划确定林肇路、肇肇路、五肇路沿线村屯临路两侧建筑风格中式简约,倡导其他村屯结合自身实际,保持村屯原有风貌,打造独立的建筑风格。

统筹实施村容村貌提升类项目。统筹使用以奖代补、库区移民、民族乡镇建设等项目资金,合理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乡村自筹资金,全年共铺筑白色路面、柏油路面52.6公里,修建道路边沟13000多延长米,建设统一风格文化墙3800延长米,安装维修路灯300多盏,绿化村屯40个,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基础设施。

争取实施人居环境助力类项目。争取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和绿色农业种养循环项目,为农村地区畜禽粪污乱堆乱放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持续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工作,2022年共收集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198.3万瓶,农药包装废弃物乱扔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力推动农村厕所改造项目,全年共建成农厕5353户,新建数量居全市第一,极大助推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推进实施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类项目。依托乡村文化景观资源,在超等蒙古族乡打造了蒙古大营、诗词长堤景观,在茂兴镇建设了站人故居、马兰花海等景观,既丰富全县乡村旅游内容,又点缀了乡村面貌,更提升了乡村人居环境品味。

3a20d948ea2feb674b84936afc3c667

坚持示范引领,在典型培育上精准加力

秉承“以点带面、串珠成线”原则,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整合等方式,加大典型示范培育力度。

培育典型乡镇。选择基础条件相对较好,村屯整体清洁度相对较高的头台镇、茂兴镇、农牧渔业集团进行集中打造,补齐短板村(场),提升乡镇(集团)环境卫生整体水平。

选树示范村屯。在全县135个行政村、8个农牧渔业集团分场中,培育选拔出10个村庄清洁程度较高的村场进行重点打造,年末颁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佳村证书,并给予资金奖励。

打造特色村庄。全面梳理全县各行政村特点,选取二站镇新发村红色文化村庄、头台镇仁和堡村综合治理标兵村庄、新站镇巴彦村龙江民居示范村庄等10个各具特色的村屯进行个性化打造,通过各类典型的培育选树,示范引领建设特色多元村庄。

e937e3310496e1ce314b70d1a4b0356

下一步,肇源县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抓手,本着“留住乡俗、乡味、乡愁和示范村宜居、宜业、宜游”的思路,借助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行县优势,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积极争取各类乡村建设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大村屯卫生环境清理整治力度,提升全县村庄清洁标准。推行村规民约、道德讲堂、实行“门前三包”、积分制、清单制,营造环境整治人人参与参与的浓厚氛围,实现乡村人居环境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高宪茹)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