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区向阳村位于大同区西北部,幅员面积69.3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屯,人口817户、3253人,拥有耕地2.8万亩。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实现社会资源共建共治共享,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和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向阳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乡风文明建设道路。
焕发党建红细胞活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效能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建设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
夯实阵地建设 向阳村深挖红色资源,确立“英雄故里、红色向阳”党建主题标语,并通过设立铭文标识、书写墙体标语等方式向村民进行展示。以红色向阳为主题,建设集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会议室为一体的多功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党员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打造“五大板块”、设置“六红雕塑”、开办“乡土之声”广播,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新效能。
延伸为民服务 依托村屯红色网格,利用网格群或入户走访,组织党员、干部收集群众办事需求,受理群众政策咨询、事项办理等工作30多次。针对辖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实行帮办代办、上门服务20余次,实现从“人找服务”转变为“服务找人”。以“三微”服务为载体,组织党员认领群众“微心愿”,开展多种“微服务”,奖励党员“微积分”,激励党员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关爱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18场次,营造良好民风村风。
建强干部队伍 通过“五分五管”、“积分制+党员”等方式,抓好党员分类管理,不断增强党员身份意识。通过红色讲堂、集中培训等方式,对村屯干部及广大党员进行线上素质培训5次,到松基三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1次,学习大庆发展史1次,全面提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

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提升乡风文明建设自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村民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
成立村屯议事组织 建立保洁队伍,设立好人好事、乡村治理、尊老爱亲等10类加分项,违法犯罪、大操大办等10类减分项,切实发挥村屯议事作用,促进村民习惯养成。
探索“积分制”治理 积极探索建立积分小程序,线上记录、公示、审核积分,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试点以来参与村民达到1120人次,累计积分21.4万分,兑现物品729件套,“积分制”逐渐融入村民生活,带动形成了良好的民风村风,达到了“小积分”撬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大治理”效果,实现了“一心向善”的民风转变。
开展典型评选宣传 向阳村积极参与全乡典型评选,评选乡风建设文明户、示范户、样板户、标兵户114户,最美双榆人等先进典型3人,并对典型进行公开表彰和积分奖励。在村屯主广场设立乡贤榜和村规民约,积极宣传典型事迹,开展典型宣讲2次,用榜样力量带动村民向上向善。

推动规范行使微权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法制
乡风文明建设,法治先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必须用法治作保障,实现乡风文明建设规范化法治化。突出两手抓。一手抓法治阵地建设。建立5处法治小院和2处法治广场,设立法律宣传员、纠纷调解员等“六大员”6人,建立庭所联动、所所联动工作机制,开展法律政策宣传26次,调节矛盾纠纷34次,引导群众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一手抓治理“清单制”。全面梳理公共服务事项46项,建立小微权力清单,编制清单事项流程图,推动党员干部“照单”履责、权力规范行使。在党群服务中心专设2个综合窗口,安排4名工作人员,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服务模式,实现“干部集中办公、事务一站式”办理。
提高农村集体硬实力,筑牢乡风文明建设基础
多措并举增加农村集体收入,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更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发展产业项目。整合上级扶持资金与其它村联合发展肉牛养殖项目,依托林业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探索发展棚室经济种植特色作物,逐步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提升集体经济实力。二是改善基础设施。争取上级衔接资金将屯内砖道升级改造为水泥路,方便群众安全出行。新建文化广场,配套活动器材,为村民文化娱乐生活提供活动场所。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垃圾分类工作,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三是开展集体活动。组织开展扭秧歌、广场舞等各项活动4次,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组建五老宣讲团、志愿服务直通车,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开展文艺演出、义诊等活动7次,以集体活动凝聚村民情感,共享乡风文明建设成果。(董伟)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