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功成不忘桑梓情 乡村振兴勇担当

——记肇源县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蔡云楼
发布时间:2023-04-03 11:07:5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他,是一名中共党员、大庆市人大代表、更是一名白手起家的农民企业家,他常常念兹在兹的一句话:“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眷念着我的家乡和人民”,他心怀桑梓情,全身沾满淳朴乡土气息,更富有一名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他就是肇源县鲶鱼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云楼。

微信图片_202303231436366

谈起蔡云楼,自然想到鲶鱼沟,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固定资产7亿元,公司秉承“质量兴农、品牌强企”发展战略,集养殖、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了“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创新销售”联农兴企产业化发展体系,是大庆地区最大的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2011年以来,先后被国家农业部授予“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国家级健康养殖、种植示范场”,黑龙江省第一批“有机产品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2303231436361

破解难题兴产业 释放企业“金点子”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为破解三道难把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肇源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他联系省市农技专家,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在盐碱地上创造财富的梦想,趟出了一条农业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力企业20年来不断发展壮大。(1)“盐碱地”飘来“稻花香”。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省市专家的帮助下,通过坚持不懈的技术攻关,攻克了盐碱地利用的难点,突破了碱地大米种植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碱地大米从选种、育种到收获的规模化种植,达到无污染、无农药残留,全程可追溯的绿色安全品质,1.2万亩碱地水稻种植基地获得欧盟和国家级有机产品“双认证”。2022年水稻产量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利润8000万元。(2)“大闸蟹”落户“塞北鲶鱼沟”。2016年以来,鲶鱼沟在保持渔业生产200万斤、销售800万元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抢抓机遇,攻克了“大闸蟹”无法适应本土气候环境的难题,让“大闸蟹”在肇源鲶鱼沟落地生根,2016年鲶鱼沟野生“大闸蟹”获得了国家有机认证,12.5万亩水域面积产出20万斤蟹苗和100万斤河蟹,实现销售收入3500多万元。特别是2017年央视经济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专题报道了鲶鱼沟的“大闸蟹”,从此“南有阳澄湖,北有鲶鱼沟”的赞誉家喻户晓,获得了品牌营销战略上的主动权。(3)“创新驱动”助企“多元发展”。他们以产业发展为指引,以创新发展为驱动,以多元发展为目标。①在销售理念上:搭乘电子商务发展顺风车,通过线上平台销售模式,实现农产品“在肇源、卖全国”的目标,有效规避了疫情影响。②在创新销售上:以C2F模式为依托,借助平台打造品牌形象,以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稻米产品的销售量稳定增长。③在拓展发展上:依托鲶鱼沟40万亩资源,通过对资源的立体化、集约化利用,逐步形成了以水稻种植、水产养殖、农产品仓储和加工等为主体的产业发展体系。

微信图片_202303231436363

 

情系桑梓勇担当 鼓起联农“钱袋子”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蔡总”功成不忘乡里,他一手抓企业管理,一手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实现了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一是助力巩固脱贫成果。产业帮扶是解决脱贫群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2017年至今,无论是精准扶贫期还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期,他都锚定目标不放松,想千方设百计帮助脱贫户鼓起“钱袋子”,因此,他积极同银行达成了“金融带农”协议,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入企就业,同时,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户,他无条件的从企业红利中给予每户每年800元的资金帮扶。五年来,带动1358户、3117名脱贫人口实现增收,覆盖了全县建档立卡总人口的96%,累计发放分红1250万元。二是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有效带动一方群众致富增收,他积极创新利益链接机制,探索出“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创新销售”联农助企产业化发展体系,实行订单生产、合同收购,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紧密结合。特别是脱贫户生产的农产品,按收购范围和标准,高于市场价格5%-10%优先收购,带动脱贫户户均增收3552元。同时,定期对农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吸纳农民和脱贫人口入企入社打工稳定增收。目前,新吸纳 152户脱贫户入社,流转土地930亩,户均实现增收3050元,企业录用126人就业,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关注民生和社会公益,不断加大帮扶力度。五年来,累计出资100余万元,资助近300余名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帮助鲶鱼沟当地群众缴纳社保300万元;为当地五保户、弱势家庭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累计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5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3032314363613

乡村振兴再出发 探索发展“新路子”

微信图片_20230323143636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壮志酬筹,紧把乡村振兴战略时代脉搏,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探索谋划了三个利好项目。一是依托当地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的技术、市场和资金优势,投资3.1亿元建设鲶鱼沟农业科技产业园,新上鲜食蔬菜、粮食仓储项目。2022年引进4条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预制菜深加工流水线,彻底解决蔬菜加工传统清洗和杀菌方式,配套冷链设施;引进先进鲜食蔬菜加工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鲜食蔬菜30000吨、粮食存储10万吨,预计实现产值3亿元,带动地方就业120人。产业园同时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外延产业链,不仅能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解决土地流转问题,还能通过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产业链条延伸,解决就业,实现增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二是实施3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坚持走现代农业产业化之路,改造开发3万亩盐碱地用于绿色无公害有机水稻种植,有效带动我县水稻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品牌提挡,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产水稻1.5万吨、预计收益1.2亿元,转移剩余劳动力500人。三是构建鲶鱼沟绿色生态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资源,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产业投入。把肇源鲶鱼沟打造成集江鱼、稻米、河蟹等为一体的多种绿色农产品原产地和生态文化旅游观光集聚地,让肇源鲶鱼沟知名度更高,品牌更响,初步建立鲶鱼沟绿色生态农业体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蔡云楼作为一名有责任勇担当、乐于奉献的企业领导者,展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和新时代企业家的新风采,相信在今后的乡村振兴征程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将谱写更加绚丽“兴企带农”新篇章。(高宪茹)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