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黑龙江红兴隆人民法院红旗岭人民法庭“三为三治”共筑塞北枫桥

发布时间:2023-04-07 17:16:3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黑龙江红兴隆人民法院红旗岭人民法庭位于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红旗岭农场有限公司境内,肩负着护航辖区“三农”发展,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法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三为”促“三治”,全面贯通“共治纽带”,以“大联动”聚焦“微治理”,形成服务下沉零距离、前端解纷不停歇的诉源治理新机制,其典型做法被《中国法院网》《法治日报》等多家国家级媒体报道。

四级联动“共为”促辖区“共治”

11bfe08fc3461ffcc8854cdec12c4a3

推行“员+点+中心+法庭”四级矛盾纠纷梯次化解、分层过滤体系,变“法院主抓、单打独斗”为“多方联动、协同共治”。实行矛盾纠纷网格“一级”调,发挥辖区127名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对16个网格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及时化解调处辖区纠纷年均350件,占比34.5%;实行发挥优势服务点“二级”调,在辖区3个社区设了便民诉讼服务点3个,每个服务点配备1名人民陪审员,1名调解员“坐镇问诊”,打造“半小时”法律服务圈,年均化解纠纷近200件,占比20%;实行整合资源中心“三级”调,在人民法庭建立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1个,辖区党委出资配备2名专职调解员,以人民调解为主,司法确认为辅,大大提升矛盾化解率,年均300余起纠纷在调处中心解决;实行集体会诊法庭“四级”调,对经“三级”调解仍无法调处的纠纷,法官全程督办,确保矛盾纠纷“进门不出门”。通过“四级调”先后化解纠纷近千起,辖区21个连队中“无讼连队”增至12个,占比57%,辖区群众满意度达100%。

党建引领“善为”促辖区“善治”

党员慧姐工作室

建立“党员慧姐工作室”,牢记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将党员的先锋性和法官的专业性有机结合,坚持“情、诚、事、理、和”五字工作法,打造“慧姐接待日”“巡回解纷日”“法官说法日”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年均累计驱车14000多公里,深入群众67次,善用司法调解、案外协调、诉讼和解等“柔性司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2件,让普法入户、让民意直达。发挥党支部结对共建作用,通过与政法单位党支部结对,聚焦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隐患和苗头集中发力开展联合行动6次,共同推进辖区平安建设,形成“庭所联动”合力,辖区连续5年未发生刑事犯罪。通过与社区党支部结对,开展志愿服务等活动32次,现场解决问题9件,实现了党员干部互动、党建载体互用、结对互帮互助。通过与重点企业党支部结对,开展“惠农暖春”“暖冬”等民生行动,走访企业29次,接受咨询140余次,辖区涉企纠纷同比下降68%,辖区经济发展始终保持良好运营状态。

延伸服务“巧为”促辖区“巧治”

公众开放日

全面拓展司法服务辐射范围。积极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与辖区党委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列席党委会议27次,针对潜在社会风险、多发共性纠纷提供司法指导意见14条,提前化解药害、供热等各类苗头性纠纷4次,涉及群众200余人,形成“法治、共治的融合治理局面。围绕服务“三农”全周期司法需求,出台“服务‘三农’二十条司法举措”,编制并发放《服务“三农”法律知识200问》《服务“三农”白皮书》1500份,全面提升群众防范化解“三农”风险的能力,辖区涉农案件总体下降26.4%;织密普法宣传网。建立“1+N”包联机制,干警包片连队,开展“五必进 五必访”的体系化普法72次,发放宣传单500余份,提出法律建议24个,避免社会矛盾升级。坚持“滴灌式”精准普法,精选涉农、涉金融典型案件开展“庭审观摩+普法”16次,连队工作人员、种植户400余人次分期分批旁听庭审,切实增强了法治意识,形成了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局面。

法治同行,共绘“枫”景。红旗岭人民法庭不断拓展参与基层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以“三为”促“三治”,筑牢共建、共治、共享诉源治理之基,为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红兴隆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