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8日,对黑龙江省萝北县人社局驻肇兴镇三马架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渠立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是他响应党的号召踏上乡村工作的第一天,两年中他坚持以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的工作任务,认真履行驻村工作职责,用汗水换来乡村的振兴,用行动换来百姓的信任。
以真心帮扶为始,倾情服务奉献、赢得百姓支持
“热心服务、真心付出”,把驻村工作一步步落实。刚接触驻村工作时,他和队员一样迷茫,如何开展工作、如何把工作做出实效……,诸多问题困扰着他。为打开工作局面,他向其他工作队请教常规工作,与队友一起观看驻村帮扶电视剧《美丽乡村》,互相探讨、理清思路,结合村情制定工作计划,一点一点地探索出了驻村工作的前行之路。三马架是沿江抵边村,2021年的江水特别大,村里坝外田地全部受灾,村民们情绪很不好,他和队员通过走访谈心,一边做好安抚工作一边了解家庭受灾损失及收入情况,就这样赢得百姓的好感。空闲时间找村干部交流,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村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了解村民所关心的问题、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等,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好铺垫工作。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与群众就有多深的感情。为了尽快熟悉驻村工作,在工作队对接时,他主动承包了全村五户脱贫户中的三户,并要求队员必须动态掌握脱贫户情况。在第一次走访中发现,76岁的独居老人李长莲家里院子低洼不平下雨积水,让本就多病的老人出门更困难。他立即把情况和局里汇报,征得李长莲老人同意后,局里买来砖和沙子,为老人修建了道路并把院子填平。2021年受江洪影响,许多村民的菜园,甚至屋里倒灌进水,面对这种情况,他借来排水泵,组织村两委和党员干部,二十四小时轮班作业帮助村民排出积水,保障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对考入大学的孩子,积极帮助办理助学贷款;不定期去察看村里的“小微企业”(酿酒、榨油)开工情况,帮助他们协调解决资金、原材料等问题;农忙时节,他和村民一起到田间地头,查看种收情况,村民们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书记。“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秋天每当他和队员回到租住的地方,就会看到桌子上今天放着几棒煮熟的粘玉米,明天一兜西红柿再或者后天一筐茄子……,望着乡亲们的一份份心意,他经常和队员讲,一定不要辜负老乡们的期望,不要寒了百姓的心。两年来他带领工作队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用真心回报着村里的父老乡亲,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谛。
以党建引领为纲,建强基层组织、凝聚致富合力
“农民要致富,引路靠支部”,让百姓信任党员干部,才能事事向党组织靠拢。作为第一书记,他始终把抓党建工作牢牢扛在肩上,通过加强学习、抓实载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让三马架村党建工作迈上新的台阶。2021年,驻村工作队刚对接时,三马架村党支部被定为“软弱涣散”支部,其中有一条原因就是:“村支部组织阵地落后,不具备基本服务功能,不能为群众开展服务活动”。面对这一问题,他和村支部书记共同发力,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跑镇政府去组织部,经多次沟通协调,申请到24万元资金,在原村委会的基础上,扩建成集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活动室、图书室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组织阵地,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提升了村党组织的服务能力,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为做好基层党建工作,他和村支委以规范组织生活为纽带,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逐步规范了党员的日常管理。两年来,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党的十九大、党的二十大及系列讲话精神15次,书记讲党课10场次;以党的二十大为主导,开展主题活动5次,慰问村里困难群众20人次,用行动第一时间把党的关怀、党的声音传送到每家每户,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驻进群众心中。积极推行“党员亮身份”活动、“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把帮助群众、服务群众、村集体产业任务发展落实到党员干部头上,明任务、承责任,时时接受百姓的监督,事事让村民参与其中,培养村民的主人翁意识。2022年三马架村支部获“优秀党支部”荣誉,他本人也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以文明新风为媒,涵养道德风气、厚植振兴根基
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的生活质量,一个村的环境决定着全村人的精神面貌,要想让群众逐步认识到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就必须先把环境抓起来。三马架村基础设施陈旧、庭院栅栏破旧不堪、道路两旁路灯全部损坏,他把这些做为工作的出发点。要让村民参与行动,就必须党员干部带动,以点带面形成辐射,不断提高村民素质,最终实现村民自治。为此他召开支部会议,先做通党员思想,做事情不许流于形式、走走过场。从此,事事他都和党员干部带头在前,尤其是每次看到71岁的吴强华老党员都参与劳动,村民们深受感化,渐渐地,村民们也参与其中。后来他和村两委一起修改完善村规民约,把村里环境卫生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中,按照“网格化”管理方案,他和党员一起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将村屯卫生管理分配到户,责任落实到人,美化环境由原来花钱种花栽树到现在免费积极参与。2021年8月他通过人社局为村里安装了18盏新式路灯,国庆节前夕,为体现村里的新面貌,又把所有路灯安装上国旗。同时在村里增设了垃圾分拣站,发放户用垃圾箱,为实现生活垃圾、生产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奠定坚实基础。随着疫情的结束,他用前瞻的眼光看到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为此他拿着自己的调研报告,奔波于各级政府单位,凭着可行的休闲旅游乡村建设计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换来领导的大力支持。2022年争取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121万元,为村里统一修建了六千五百米的红色栅栏,把三马架村打造成祖国边疆的红色阵地。同时为全村栽种花卉2万株,护村林1.2千棵;2023年栽种花卉2.5万株,果树3千余棵。两年来为村里修建水泥晾晒场1.65万平方米、高标准农田水泥道路2.6千米、沙石路8千米,修建了4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现在,每年的7月份,三马架村由原来的野草丛生、破旧不堪,变为花团锦簇、万紫千红的红色村庄。他用明亮的路灯、鲜艳的国旗,点燃了百姓心中致富的希望,用优美的环境、整洁的街道,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流下汗水就会有成果”,两年来在全镇卫生环境现场拉练评选中,三马架村连续获得第一名。2023年又率先在全镇实施了“党员先锋家庭”“美丽庭院”“最美儿媳”等争先创优评选工作。为下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打下基础。
以整合资源为线,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数字经济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才是驻村帮扶的最终目的。三马架村是抵边村,毗邻黑龙江干流,村民人均耕地面积小、地形不规整,且坝外田地常年遭受水灾侵袭,单靠基本的农业种植,根本无法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此,他多次组织村“两委”开展研讨分析,以前瞻理念,结合三马村实际,探索谋划了村级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一是探索发展有机农业。通过土地、资源、机械、渠道等要素的有效整合,合作社全体成员每年可节省种植资金30万元,剩余劳动力务工创收一百多万元。依托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的生产优势,村集体拟规划100公顷土地,针对市场需求趋势,培育种植3A有机食品,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作物附加值,实现差异化竞争。二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立足三马架村实际情况,整合零散、不规整地块,谋划建设桑葚、葡萄、蓝莓亲子采摘园,逐步配套农业乐、民俗等休闲设施,以摄影、赏花、采摘、游玩为背景集民宿、餐饮、游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发展路线,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大力发展加工农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有效破解粮食存储、积压、运输成本高等问题,实现三次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经济收入10万左右,每吨玉米可增加收入300元,贫困户每户可增收5000元,带动就业人员10至15人。四是探索发展乡村数字经济。经过一年多不懈的努力,2023年2月10日,他携手村两委与上海益洞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双方围绕加大村集体经济收益的目的进行三年的合作。按照合同目标计划,2023年7月,第一阶段任务基本完成,村集体收入预计在3万元左右,这一成绩的取得,也标志着三马架村成功迈入发展数字经济的行列。
两年来,渠立伟带领驻村工作队坚守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真抓实干、忠诚奉献。工作队的到来,给三马架村带来生机和活力,让村民感受到了变化和希望。如今,三马架村党支部领导力、凝聚力得到大幅提升,党员和村民们充满了朝气、活力和干劲,村里的各项事业正蓬勃发展。未来,三马架驻村工作队将继续携手村‘两委’班子,努力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谱写新的华章。(马宝富 陆铁男)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