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中国经济正处蓄势待发状态

发布时间:2023-07-26 11:19:43 来源:中国报道

文/张立群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适时积极调整,各个方面的经济活动全面放开手脚,经济出现了较快活跃恢复态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较去年四季度提高1.6个百分点;供给与需求侧指标均明显回升,供给侧指标回升更为积极明显。但二季度以来,经济恢复态势明显放缓,PMI指数连续3个月回落;6月份制造业PMI指数虽有小幅回升,但仍处荣枯线以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与各方面预期出现较大反差。总体判断,中国经济正处于由补偿性恢复向基础性全面恢复转换阶段,增长动力持续蓄积,经济整体处于积蓄力量,蓄势待发状态。

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专家学者比较普遍接受比较研究基础上的现代化一般特征。并且据此认为,由于从人均GDP水平看,中国即将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从比较研究结果看,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明显下降。但是,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独自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取得正确判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里特别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这告诉我们要更多的从中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研究,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发展目标作出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中国现代化推进速率很快,近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连续超过1万美元。但基于巨大的人口规模,目前仍然有6亿左右的人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人民币,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人民币。与1万多美元比较,收入差距很大。这表明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普遍而深刻,这决定了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结构变动潜力,包括城乡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而这些结构变化会强有力的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进而形成消费结构升级带动的产业结构持续复杂变化和产业链整体升级。这一巨大结构变化潜力,决定了中国经济仍具有长期的高成长性。在国际比较时,必须要高度重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由此出发,可以认为,中国与其它国家现代化道路和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其它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般特点,不能简单推导到中国。与此同时,要看到中国经济已形成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也仍然有比较充沛的要素供给保障;同时还拥有14亿多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所推动的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因此具有巨大增长能力,中国经济底部回升潜能充沛。这是判断中国经济正在稳步进入回升轨道的最基本的因素。

针对需求收缩,中国坚持不懈地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激活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推动消费、投资需求回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推动投资全面恢复方面特别突出了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而且将其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安排紧密结合起来。当前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扩大内需关键抓手之一,也成为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的重大战略安排。

目前,扩大内需一揽子政策的综合力度正在不断加强。虽然今年3月份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出现持续回落;特别是其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代表政府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出现持续回落,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降幅也有所加大;但投资筑底回升的总体态势仍然在逐步形成之中。需要注意到,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步伐正在加快。在去年工作基础上,今年对中国水网、交通强国、城市改造、城市群内中小城市补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缩小与中心城市的差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从规划到项目安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从有到好的重大历史跨越已经拉开序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标准、高水平奠基的伟大工程已迈开坚实步伐。这都是一些短期因素影响的相关投资波动所不可能改变的。与此同时,围绕防控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正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力。根据分城施策的原则,各个城市在保交楼、积极释放刚性、改善性住房需求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完善和加强相关政策效果。房地产市场回暖态势越来越明显。展望未来,必将带动房地产开发建设活动不断恢复,带动房地产投资筑底回升。总体看,促进投资回升的政策潜力正在不断增强之中。投资增速回升的条件正在逐步形成和加强。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加快准备条件,蓄势待发,经济全面回升向好前景比较明朗。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