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国际研讨会在东京举办。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以下摘编自讲话全文:
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国际研讨会上的视频致辞
(2023年10月13日)
中国外文局局长
杜占元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来自亚洲多个国家的政要、大使、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亚洲视角开展研讨交流,很有意义。因为公务原因不能现场出席,甚为遗憾。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外文局,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太总站、“一带一路”日本研究中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参加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
自古以来,贯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线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东西方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通途要道,不仅书写了灿烂的历史篇章,也构成了亚洲许多国家共同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财富。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至今仍收藏着很多隋唐时期从中国以及中东、中亚等地传来的珍宝,成为“一带一路”各国友好交往的见证。20世纪80年代,中日两国媒体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丝绸之路》在日本播出时引起空前轰动。日本原首相竹下登先生曾经说:“我们日本人一听到丝绸之路、敦煌、长安这些词就激动不已。”同样,古丝绸之路在东南亚、南亚和中亚、西亚等地区都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印迹。
10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又从古代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平台和全球公共产品。10年来,在亚洲,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成为“陆联国”,中巴经济走廊为巴基斯坦解决了长期缺电问题,中斯合营的汉班托塔港带动了斯里兰卡产业升级,中日52项第三方市场合作协议普惠多方伙伴;与此同时,亚洲国家和地区间的人文交流也达到了新高度,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杭州亚运会成为亚洲多元文明荟萃交流的盛会。实践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为共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发展和实惠,也有力地促进了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民心相通。
当前,世界经济振兴和可持续发展面临关键抉择,是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是零和博弈还是互利共赢、是建小院高墙还是搞团结合作,回望历史,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依然能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本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办。包括中国、日本在内的各国媒体、智库和文化机构,需要准确认识和理解“一带一路”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以真实、全面、客观的视角,讲好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一带一路”故事,通过对话增信释疑,通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础。
今天,我们还将见证多家媒体、智库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亚太媒体智库联盟,这对于更加准确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意义、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月中下旬,中国外文局与日本言论NPO将在北京共同举办第十九届“北京—东京论坛”,希望更多的中日两国及其他国家的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共同为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