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图/进博会官网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在变乱交织、充满挑战的当今世界,不断扩大开放的中国持续释放发展机遇。”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科克-汉密尔顿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式结束后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国际贸易中心(ITC)是1964年3月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于日内瓦成立、自1968年起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加入共同经营的国际组织。帕梅拉·科克-汉密尔顿来华出席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并将在多场分论坛发言。
进博会释放出以贸易为导向的发展机遇
今年是科克-汉密尔顿第一次来到进博会现场,她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一个贸易平台,传递出两个信号:第一,在贸易导向型增长方面,进口与出口同样重要;第二,南南贸易和投资是塑造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未来的关键,对最不发达国家也是如此。
对此,科克-汉密尔顿阐释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关注进口,而贸易展览的关注点通常是促进出口。举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进口商品交易会,传递出中国对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服务和投资持开放态度的信号,以及以贸易为导向的发展机遇。
她进一步表示,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里,中间产品贸易仍占全球贸易的一半,尽管近年来的贸易量由于供应链中断而有所下降,但进口为最终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投入。
在促进南南贸易方面,科克-汉密尔顿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货物进口国和消费国,借助进博会这样的平台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
“这样说有两个原因。”她称,自2008年以来,中国成为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吸收了他们四分之一以上的出口,这是相当大的比例。首先,中国已经成为最不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21年吸收了最不发达国家商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成为这些国家最有吸引力的市场,并通过贸易为它们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机会,特别是在“全球不确定时期”。
同时,在科克-汉密尔顿看来,与中国进口商开展业务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小企业建立整体弹性,并通过为自己创造更大、更多样化的买家网络,减少对少数关键合作伙伴的依赖,从而降低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进博会为小型企业克服了关键性难题
截至今年3月,全球共有46个国家被联合国列为最不发达国家。本届进博会,国家展中共有16个最不发达国家参展,来自29个国家的企业参与企业展。
进博会通过提供免费展位、搭建补贴和展品留购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帮助这些国家的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数据显示,此前五届进博会已累计吸引43个最不发达国家推荐企业参展。
科克-汉密尔顿称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国际贸易中心从2019年起成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官方合作伙伴,截至目前已组织来自37个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260多家小企业参展。各公司建立起超过825个新的业务联系和潜在的交易,创造了价值5500万美元的对华出口。
“今年,我们带来了来自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欧洲和中东的65家公司,涉及农业/食品、消费品和服务行业。”科克-汉密尔顿介绍说。
在她看来,发展中国家的小企业出现在世界最大的进口博览会上,背后传递的信息是:小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同样能够发挥关键作用,无论是在投入、增值商品还是服务方面。借助进博会,它们可以直接与买家联系——这解决了一个关键性的挑战:触及消费者和进入当地市场。
“在上一届进博会期间,一家卢旺达公司向一位中国买家出售了17吨干辣椒,这位买家当晚就从上海的一个仓库收到了产品。”科克-汉密尔顿举例说,“这不仅涉及达成商业交易,还涉及小企业扩大其全球业务网络——我们发现这是让企业拥有整体弹性的关键因素——并在这些交易的背景下探索技能培训和技术转让的机会。”
建立更包容和更具弹性的贸易体系
本届进博会开幕前夕,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办。在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与本届进博会的情况备受关注。
据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在国新办10月2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已有超过1500家企业签约第六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本届进博会亮相国家展的69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中,“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就占到了64个。
在科克-汉密尔顿看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目睹了地区冲突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债务和通胀负担、气候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疫情期间数字技术的迅速崛起。
她指出,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从铁路、港口、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转向数字互联互通、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等。未来的贸易是绿色互联的,这是一个正确方向。“一带一路”建设表现出了与时俱进。
“除了绿色发展和数字贸易机会,发展中国家还可以看到增值贸易带来的机会。”据科克-汉密尔顿介绍,国际贸易中心将在本届进博会期间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发展中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出口机遇》。她指出,据该研究成果显示,发展中国家向中国出口增值产品的潜力很大。
“虽然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但地区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增长都有重大机会,包括金属产品,如贵金属、黑色金属等,以及其他资源型行业,如木材和纸制品等。在汽车和零部件、机械和电力以及化学品等的出口方面,也拥有机会。”她说。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到2027年,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可能增至3180亿美元。从广义上讲,重要的是要确保贸易惠及尽可能多的人——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中国以外——以帮助建立一个更包容和更具弹性的贸易体系。”科克-汉密尔顿说。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