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为粮之本”。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而耕地质量更是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石。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推进“三大一航母”建设、开启“二次创业”的进程中,宝泉岭分公司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提升耕地质量、发挥粮食综合生产效能的重要抓手,强化基础建设,聚力提质增效,精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夯实粮食生产的土地根基,让千里沃野焕发勃勃生机,让中国饭碗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气更足。
强化思想共识,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近年来,宝泉岭分公司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产能作为一号工程,扎实推进集团“33266”任务体系建设,全力实施宝泉岭分公司“1267”企业发展提升行动。按照田成方、埂成线、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通过加大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及小田并大田、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等有效措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形成了“中间路、两边田、四周渠”大格田化新格局,进一步筑牢粮食生产土地根基,有力促进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截止2022年,宝泉岭分公司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448.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4%,粮食生产获得了二十连丰,粮豆总产稳定在60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提升了耕地产能和土地生产效率,规模化经营降低了种地成本,农场种植户从事农业生产的底气足干劲更高。
坚持系统理念,生态格局调整优化。农业是垦区的立身之本。宝泉岭分公司树牢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发展理念,盘活土地资源,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增加与耕地质量提升“双轮驱动”,把土壤改良、地力增肥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全过程。这个公司综合运用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大力推进“六个替代”和“六个全覆盖”措施,持续开展农业“三减”行动,积极推广应用变量施肥、潜埋滴灌、智能化灌排等新技术,健全耕地轮作制度,不断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目前,这个分公司已建立黑土保护示范区13个,“三减”示范面积400万亩,秸秆还田面积531.9万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了“沟、渠、林、路、田”综合整治,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质量监管,拧紧项目责任链条。工程质量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根与魂。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宝泉岭分公司坚持台帐管理,紧盯工作“路线图”,强化督导“对帐单”,创新开展了“1141”工程质量提升行动,以每10天为一节点,倒逼工程进度,坚持定期通报制度,深入工地把脉号诊,实施全方位、全流程、全要素跟踪监管。同时,这个分公司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工程建设纳入分公司“揭榜挂帅”行动“建榜”清单,以样板工程引领后续同类工程施工,持续开展了“对表先进找差距,学习标杆促提升”工程质量评比拉练活动,现场观摩、现场打分、现场通报评比结果,全面提升质量意识、标准意识,打造一批管理好、标准高、质量优、影
响力强的优质工程,推动了全公司工程建设管理提档升级、创先晋位。宝泉岭分公司高标准农田项目连续三年实现两年工期一年完成,项目进度连续三年位列集团第一名。
注重创新驱动,农商文旅焕发生机。创新是决胜北大荒“二次创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宝泉岭分公司围绕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行动和省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准确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形势、新要求、新需求,在同步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着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的同时,立足垦区资源禀赋,深耕“数字农田”,建设智慧农场,把农业资源优势与北大荒文化优势转化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优势。以彩稻为“颜料”,以稻田为“画布”, 深挖抗联文化、军旅文化、知青文化等红色资源,打造稻田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展示现代化大农业的风采,彰显北大荒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目前,这个分公司依托宝泉岭现代农业生态园、绥滨农场现代农业观光区、农垦北方共青城景区等丰厚资源,倾心打造集红色文化游、农业休闲游、自然风光游以及产品展示、科普推广、数字农服和果蔬采摘为一体的综合观光旅游景区,推动形成了“格田成网、科技成带、稻田成画、丰收成景”独具魅力的北大荒田园风光。通过农商文旅深度融合,激发内生动力,为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力垦区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屈军 陆铁男)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