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中国经济增长的“变与不变”

发布时间:2024-02-06 09:10:34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全年GDP核算结果,中国2023年度实际GDP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5.2%。基本上与中国政府以及包括IMF和世界银行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增长预期相似。这个增长率既不是21世纪初那种动辄8%甚至10%以上的增长,也不是20202022年那种受到外生性冲击的状态,放在当今中国这个经济体身上,究竟意味着什么?应该怎么理解这个增长率,并据此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做出合理的预测?我们可以将这种理解概括为“变”与“不变”两个方面。

“不变”:中国经济增长仍将持续利好世界

中国的经济增长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之一。而理解这一点,需要把中国经济增长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之下。就当下而言,国际经济局势整体并不乐观,国际间的地缘冲突加剧,国际间的经贸联系在紧张的地缘政治关系下持续走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实现5.2%的经济增长殊为不易。这个增速不仅超过了世界3%的整体预期增速,超过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预期增速,而且由于中国GDP的巨大基数,预计将贡献世界经济增量的30%左右。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

如果将数据具体到国际间的经济联系,那么这一点就更容易理解。2023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并不乐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向下拉动GDP 0.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现有的5.2%增速实际上是在外部需求减弱的前提下取得的,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内需的增长,也说明中国市场潜力正进一步释放;其次,全球货物贸易在2023年预计是下降的,而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全年货物出口额达237726亿元,仍然小幅上升了0.6%,这意味着,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上仍然具有竞争力,中国也仍然是国际贸易的稳定者。

不仅产品具有吸引力,在未来,中国对于外国资本也仍然具有持续的吸引力。中国政府在2023年持续推动制度型开放和营造一流的国际营商环境,在2023年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商务部建立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充分了解外资企业诉求,助力稳住外资在华信心。与之相对应的是,2023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中国贸促会的《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八成受访外资企业预期2023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近九成预期未来5年利润持平或有所提高。中国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受投资者青睐的经济体之一。

“变”:结构转型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

如果说“不变”主要体现在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速和潜力上,那么“变”的方面就主要体现在总量之下的结构上。在这一年当中,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悄然发生了变化。在本年度,第二产业增加值整体增长了4.6%、其中制造业增长5.0%,考虑到服务业存在相较于2022年恢复性的增长,那么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基本上与整个经济的增速是一致的。而在这个一致的增速下,存在一部分不那么“一致”的行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表现亮眼。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9.9%11.4%,分别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98.4个百分点,持续推动高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个百分点。而其中汽车、电气机械行业、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飞机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增长都超过了10%,其中受到国内和国际大量关注的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增长率甚至分别达到了31.5%23.5%

这些行业增加值的快速提高,一方面体现着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弯道超车”——因为支撑这些数据的是大量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无人飞行器,这类前沿制造领域的增长,这些领域代表着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中国企业正在成为这些领域行业的领导者。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制造业的“绿色”转型。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水轮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生物基化学纤维等,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的生产领域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中国不仅在坚定履行自身的节能减排承诺,也在通过中国制造向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文/冯志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