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东乡和彦,1945年生。从东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日本外务省工作。外务省前欧亚局长。
在3月7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外交主题记者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谈到乌克兰危机,他指出,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心乌克兰危机可能会带来多输的局面。任何冲突的终点就是谈判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为止战和谈铺路架桥。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答中外记者问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逾两年,和平曙光尚未显现,西方政府与媒体不断拱火浇油给前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近日,日本外务省前欧亚局长东乡和彦在日本杂志《周刊经济学人》上发表文章指出,西方国家屡踩红线的行为点燃了乌克兰危机,俄乌之间曾一度接近达成停战协议,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使之化为泡影的推手。
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中,有日本网友留言认为,迄今为止日本舆论一边倒向西方国家,而正确认识乌克兰局势,仅靠忽视俄方利益和乌克兰民族多样性的西方信息是不够的。欢迎这种反问西方国家责任、较为中立的文章
屡踩红线,激怒普京
在思考乌克兰局势时,必须要了解欧洲国家和俄罗斯是如何从地缘政治角度定位乌克兰的。对于俄罗斯总统普京来说,北约东扩和乌克兰的俄族居民保护问题,是绝不能退让的两个问题。
北约东扩进程图。2020年后,又有瑞典、芬兰加入北约
2008年4月,北约峰会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表达了将来接纳与俄罗斯接壤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倾向。毫无疑问,普京对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这种试图跨越“红线”的意图,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对于乌克兰俄族居民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通过回顾这个国家的历史,理解其深层根源。二战中,希特勒统治的纳粹德国进攻乌克兰时,西部的加利西亚地区有一个名叫斯捷潘·班德拉的人,他率领麾下的民族主义者与纳粹德国联手,同苏军展开战斗。后来,德国战败,班德拉周围的许多乌克兰人移居至加拿大。乌克兰人移民加拿大的大潮,从一战前一直持续到二战后,直到1991年乌克兰独立,许多人怀着回归故里的心情,返回了乌克兰。
乌克兰境内以俄语为第一语言的人口所占比例。面朝黑海的克里米亚和与俄罗斯接壤的顿涅茨克州的主要语言是俄语。在东部,俄语和乌克兰语使用人数相当,而首都基辅所处的中部地区以乌克兰语为主,在包括加利西亚在内的西部地区,乌克兰语占据压倒性地位
出身于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历史上与波兰有很深的渊源,对乌克兰来说是一种不稳定因素。不过,至少以我驻莫斯科10年的经历来看,当时乌克兰处于多民族杂居、和平共处的状态。
对于普京来说,西方国家第二次踩红线,是2014年2月爆发的乌克兰广场革命。加利西亚地区的青年一代引发骚乱和政变,使亲俄派总统亚努科维奇流亡。普京判断,主张极端民族主义的人绝不是少数,如果这些人在乌扩大势力范围,俄族居民将陷入危险,遂批准克里米亚入俄(2014年3月)。这场广场革命,其实是美国民主党内新保守主义人士精心策划的一场政治闹剧,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副总统拜登和助理国务卿维多利亚·纽兰(现副国务卿)。或者至少,俄罗斯方面是这样认为的。
在这里我想谈谈什么是新保守主义。上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成就感达到顶峰,认为可以用美国的价值观主导世界。另一方面,“对于反抗美国价值观的国家进行遏制”的傲慢也随之而生。这便是共和党和民主党中都存在的新保守主义。进入21世纪后,经济取得飞跃发展的中国成为与美国“唱反调”的“排头兵”,而随着北约东扩及广场革命的爆发,俄罗斯也加入其中。
夸大事实,扰乱局势
我认为,与乌克兰持续陷入冲突的泥潭并非俄罗斯本意。实际上,乌克兰也曾迫切希望停火。2022年3月29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和平谈判上,乌克兰方面提出不加入北约、同意俄罗斯参与乌克兰安全框架、就克里米亚地位问题进行为期15年的双边会议等条件,并且一度接近达成一致。
2022年3月29日,俄罗斯和乌克兰谈判代表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多尔玛巴赫切宫总统府开启新一轮谈判
然而,从4月2日开始,西方媒体齐上阵,关于基辅近郊布恰有400多人被杀害的报道铺天盖地。报道称此次暴行出自3月29日撤退的俄军之手。随后,时任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4月9日访问基辅,与泽连斯基举行会谈,明确了不与俄罗斯停火的决定。伊斯坦布尔的和平谈判成果由此化为泡影。
关于布恰大屠杀,后来出现大量考证,我个人比较关注美国政治学家戈登·哈恩的分析。他在详细考证了整个事件后,得出结论如下:
“乌克兰政府借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之势,意图偷梁换柱,用挑衅性的谎言夸大俄罗斯实施的暴行,并掩盖乌克兰的暴行。在布恰被俄军杀害的平民人数被他们呈指数倍地进行了夸大。”
直到2023年上半年,乌克兰在俄乌冲突和国际舆论战中一直占据上风,但自同年下半年开始,局势开始向对俄罗斯有利的方向转变。同年6月乌克兰发起的大反攻以失败告终,10月又爆发了巴以大规模冲突,世界对乌克兰局势的关注迅速减退。
目前,在美国,现实主义声音回潮。曾在冷战时期提出对苏遏制政策的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也严厉批判了冷战结束后北约东扩的行为。
在这里,我想引用一段美国学者本杰明·阿贝洛的观点。他在《西方是如何给乌克兰带去战争的》(2022年9月)一文中总结如下:“综合考虑,(使乌克兰陷入战争的)第一责任方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
编译:李木木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